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乡村、乡情、乡愁

抒情散文 二七美文网 314℃

  落日余晖,透过西天红霞洒满寂静的乡村,偶尔飘零的黄叶,沐浴柔和的霞光慢慢悠悠,显得有些慵懒无力。

  漫步山林小道,走过已很空寂的田野,穿过几个村庄,已是烧饭的时候,可村子里特别寂静,少了以往鸡鸣犬吠,人声鼎沸的喧嚣,少了柴烧的烟熏味儿和飘悠的袅袅炊烟。

  门锁大多锈迹斑斑,残垣断壁随处可见,一些尚好的平房也只是用来存放久而未用的农具了。

  房前屋后杂草蔓生,乔木林立,物质匮乏的过去,这些可都是烧锅、取暖的抢手货,每逢秋后早已被人们争相砍下以备后用了,如今只能自生自灭,感觉挺可惜的。

  现今的乡村,也只剩下少数留守老人和儿童守候在老屋,少了生机活力的村庄不免给人一丝苍凉的感觉。

  一直以来,感觉住房就是家庭的大事。小时候的房屋是土墙茅草屋,秋收过后,天晴少雨,田地的农活一忙完,大人们就开始拿起模具制作建房用的土坯。

  土坯的材料是碎麦草和着稀泥由耕牛踩熟拌匀的混合物,一块做好晾干的土坯大约60公分长,40公分宽,20公斤重,一天功夫下来那真叫个腰酸背疼,没有相当的体力是不容易把这活做好的。

  也有用干塘坡里长满杂草根的土渣切块儿做坯的,但由于草根的疏密程度不一,固土不均,挪动起来容易松散,坯块儿耐用程度也不高,所以使用相对较少。

  土坯做好后就开始垒墙了,架起檩条,屋顶摊上麦草或是质地较硬的茅草,然后再用稀泥糊平内外墙壁,过细的人家会用白纸或是旧报纸糊在内墙上,再把木制的窗棂蒙上一层雨布,一个简陋而又温馨的小屋就算建好了。

  可别小瞧了这样的泥墙草屋,在当时,它算是冬暖夏凉,住着很舒适的豪宅了。每当夜幕降临,微弱的煤油灯光透过门缝照到小院里,感觉别样的柔和温馨。

  泥墙草屋最怕下飘雨,所以墙根下往往会栽些爬墙虎,围墙顶端常栽些带刺的仙人掌,既可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又可防止鸡在上面弹掉泥土,当然亦可防范小孩子翻墙使坏。

  每到春夏之交,土墙上的仙人掌开满黄中泛白的小花,非常漂亮,墙体也会披上一身碧绿的裙衫,远望整个土墙好似一个善良文静的少女静静侧卧在那里,含情脉脉,姿态温婉。

  此外,房后大多会栽上稠密的竹子,浓密的家槐,或是能开花的木槿,以便遮风挡雨,延长土墙的寿命,那里也常常会成为农村娃捉迷藏的好去处。

  时间长久了,草屋上会生出油绿的苔藓,土墙亦被风雨剥蚀得掉了皮,裂了缝,嗡嗡的土蜂会在墙上打洞栖身,度过寒冬,鸟雀亦在里面做窝繁衍,甚至有了土蛇、蜈蚣、蝎子和地鳖,那可都是能卖钱的好东西,小孩们经常掏这些挣点可供自己支配的零花钱。

  当然,除了惊喜,掏个惊心,掏个危险也是时有发生的。为了迎接雨雪的考验,秋忙过后,大多人家就会置换茅草,泥屋脊,拾掇房子,印象中几乎每隔一年都要重复,赶上连阴雨,室内不妨有漏水的地方,弄些个瓷盆接水直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大人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竭尽全力为子女遮风挡雨,努力经营家庭,让幼小的我既感动又揪心,那时的我常常感叹什么时候才能住得上不漏雨,不需要年年修整的好房呢!

  慢慢地,家庭经济稍好的人家先是住上了瓦接檐的茅草房,后来就是一排排令人羡慕的砖瓦房,那可是不容易的,在农村,谁家要是能有几间这样的房子,说个媳妇可就容易多了。

  小时候,村子里人口集中,赶上哪家有个结婚生子的喜事,整个村子几天都洋溢着喜庆,忙着挨家挨户借桌凳,借餐具,杀猪宰羊,买青菜,邻里乡亲会早早赶去帮忙,大人干得热火朝天,忙的不亦乐乎,小孩子也跟着兴奋不已。

  若是再放场电影或是演一场皮影戏聚拢些十里乡亲,则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简朴的农家小院显得异常热闹。

  如今,待客的频率高了,宴席设在食堂,吃饭上账,铺张不说,喜庆的氛围比以前降低许多,简单的过程少了亲情友情的深度交融,总有一丝应付过场,人走茶凉的感觉。

  小时候,农村的精神生活特别单调,为了能看场露天电影,几天前就开始打探消息,很早就开始呼朋唤友。待到夜幕降临,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即会相邀成行,他们不惜十多里的路程早早赶场,耐心静候在白色的影幕下,且不烦又是重复了多次老掉牙的片子。#p#标题#e#

  更有时,斜风细雨不须归,一片痴心在银幕,真叫雷打不动。更无奈的是由于信息不实没准会白跑一趟,大家依然会调侃今晚的片名叫磨鞋底。没有埋怨,亦不后悔,乡亲们好似习惯了这样的过程。

  清楚记得,一个雪后初晴的冬夜,队里一位老婆婆隐约听到村头传来一个男子悲悲戚戚的哭声,细心的老人在温暖的被窝里辗转反侧,睡意全消,她百思不得其解,忧虑着一定是哪家发生了什么不幸事,决定起来去劝慰一下悲痛的夜伤人。

  于是,她穿上棉衣,循声觅去,发现是队里的一个小伙子正孤身一人蜷缩在村子的草垛头痛哭不已。好言相劝多时,他依然泣不成声,难以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待其平静下来,耐心询问方知是刚刚散场的电影《白莲花》深深打动了一个善良的小伙。他惋惜剧中年轻漂亮,拥有一生武艺的女主人公白莲花因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身陷绝境,最后纵马跳崖而壮烈牺牲。看完影片他是越想越难受,又怕惊动家里人,就情不自禁跑到草垛旁释放难以抑制的心情。

  其实啊, 连我们这些小孩子都知道电影里的故事大多是假的,他当然更清楚那扣人心弦的情节皆为虚构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健壮结实的小伙子在世间悲欢离合和生死离别的面前感情却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不堪一击,那是厚实的乡村人淳朴善良的真情流露和自然告白。

  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农村是再正常不过了,一喜百家乐,一忧百家愁,左亲右邻情真意切,情同手足,虽然都不太富有,但生活中能相互照应,彼此周济,纯朴的民风让人回味无穷,心向往之。

  很多时候,为了找趣,整个队里的人特别喜欢扎堆儿侃谈,每逢皓月当空的饭后,人们经常不约而同聚在生产队的牛房里、稻场上或是谁家的小院里,院主任则热情备上桌凳和茶水,大家自愿兑点粮食请来能说会道的说书人侃侃而谈,或是听年纪人抽着旱烟讲一些古老淳朴的故事,还有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新鲜事、稀罕事。

  主讲者绘声绘色,娓娓道来,众听客则聚精会神,洗耳恭听,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中间又不乏刨根问底儿的好事者,有时为了一个故事情节的对与错大家各持立场,各抒己见,甚至不惜群枪舌战,喋喋不休,争论得面红耳赤,那声音欲与天公试比高。

  他们又往往会被故事中一个人物的不幸命运而弄得长吁短叹,泪眼婆娑,躺在床上久不能寐,所有的人都那么投入,感觉那样津津有味。直至深夜,月朗星稀,曲终人散,仍觉余音萦耳,意犹未尽。

  其实,疯累了的孩子们伴随着故事早已熟睡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了,但谁也不愿提前离开,主讲者的知识和口才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旦散了场,院主人则会任劳任怨把场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每每皆会捣腾得村子里众多家狗阵阵狂叫,或是警告陌生的不速之客,或是摇头摆尾高兴的跑来迎接夜归的主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封闭自守的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和创业热潮,走出去,引进来,追赶新潮,追求卓越。

  辛勤的付出,让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开始把辛苦积攒的钱拿出来建砖混结构的平房甚至楼房了,电视机也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

  他们各自呆在家里欣赏自己喜欢的节目,起初还聚在谁家院子里一起看黑白电视的人们渐渐地已不再像往年那样心有灵犀没事就往一块儿凑了。

  村子的稻场上,往日的欢声笑语已荡然无存,辛辛苦苦建起的房子就这样零零星星闲置在些许寂寥的乡村,它们静静伫立在那里,没有了茅草屋,泥墙院的和谐温馨和柔情似水。

  融身广阔的农村天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这里有的是自然的鸟语花香和纵情驰骋的视线。

  农村亦是粮仓,是基石,是推动发展的大后方。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乡土,乡音,乡事,乡情早已深深根植于那块儿缱绻的心田。

  看着眼前的景象,浓浓的思念又悠然飞回了老家那片熟稔的热土,飞回了生我养我的那些个农家院和泥草屋,脑际间又浮现出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和天真烂漫以及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一幕幕场景,那山、那水、那事、那人皆历历在目,一切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一番唏嘘感慨不由涌上心头。#p#标题#e#

  尽管飞逝的时光,似水的流年冲淡了无数陈年旧事,蹉跎的岁月模糊了无数尘封的记忆,可如烟往事湮没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却永远无法湮没心中那历经风雨沧桑,简陋清贫的茅草屋,还有那梦绕魂牵的月亮地儿,它是我孩提生活的摇篮和乐园,是我生命之舟驶向茫茫人海的始发港,它历久弥香。

  那矮得一翻而过的土墙头哟!犹如一根紧绷的琴弦,轻轻触碰即能奏出撩人心魂的童年恋曲;像一块儿纯洁的画板,描摹了幼稚的人生轨迹,挥之不去,清晰如昨;似一件陈旧的棉布衣,缝缝补补却舒适合身;又像一张年久泛黄的纸页密密麻麻写满了童年的故事,而它的每一道缝隙更深藏着绚烂多彩的童年轶事。

  比起现今那一排排混凝土一抹到顶,冰凉冷漠的高楼大厦,茅草屋显得柔和温情,一直让我怀念,并注定一生萦绕在梦中,坐落在心中,让我的生活时刻拥有一份甜甜的回忆和绵绵无尽的眷恋。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乡村、乡情、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