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睡眠充足,5月2日清晨醒来,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抖擞。今天的游程是登西安城墙,八点左右,坐地铁直奔东长乐门。门票54元,退役军人半票。入口处排成了长龙,但上了城墙之后游人分散,一点也不拥挤。
城墙高约二十米,宽约十多米,由大块的仿汉青砖层层堆砌而成,高大巍峨,平坦宽阔,如一条高悬的康庄大道。听导游解说,古城墙久经风雨和战火摧残已经残破,我们看到的城墙是1984年重新修补建造的。重建城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花费人民币2亿多元,按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额,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西安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城墙,是一笔珍贵的物质文化财富。
在城墙上漫步,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护城河如一条玉带环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城墙脚下两侧各有一条绕墙绿荫步道,树木阴翳鸟语花香,但城墙上就有点晒了,光线也有点刺目。巨大的城墙把西安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建筑大多低矮,是一些仿古建筑和上世纪风格的楼房平房,外城则是高大的现代建筑。外城一侧城墙上是连绵的箭垛,相距两米左右就有一个垛口。阿攀说,那些箭垛怎么安在墙内侧了?我回答道,是对的没安反,外城建筑高大,看上去比内城更加整齐美观是因为有充足的空地规划发育,但内城却有着数千年的文化沉积不可妄动,所以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外城更象是繁华之地。地面的青砖上刻画着神秘的数字符号,我仔细观察其规律,不知道是什么意义;阿攀说,那是重建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个砖厂把自己出产的砖块打的编号以明确责任。我们行走在箭垛的阴影里,一路闲谈,向北门进发。走上一阵子,就有三四层高的碉楼屹立在外侧。我看过西安城墙的介绍资料,城墙上有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等等,我也分不清看到的是什么楼,只是认真地观看这些冷兵器时代坚不可摧的军事设施。墙上的景物有点单调,路程约有4000米左右,走着走着,我有点羡慕那些骑着自行车擦肩而过的游客了。好在孩子们表现不错,我儿子跟着他攀叔叔跑步,速度比我还快很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想当年毛主席还是那样的年轻,可以在敌军重重围困,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在行军打仗途中写下这些豪迈的诗句;而我们在平坦的城墙上走了一会就感觉到有点累,有点晒。我们享受着前辈的余萌,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漫步在古城墙上,看城内车水马龙,处处古迹,每一个角落都积淀着历史,每一块地面都写满了诗词;许多零散的诗篇纷至沓来,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年少轻狂,又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长者叹息;既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情,又有“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的恬静;既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恣意人生,又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职场艰辛。人生有苦,有乐,有过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光,最终由浮华归于平淡,由梦想归于现实,最后化为一杯黄土。古城尚在,不见前人踪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城不言,见证多少风雨飘摇,成败兴亡。看着城墙上欢快奔跑的孩子们,却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在心头奔流。繁华终将落幕,而落幕之后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数千年的传承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烙下“中国”二字,我们活着,意味着前辈先哲的永生,代代流传,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走了一个多小时,胡思乱想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北安远门,合影留念后,进入内城区域,原计划去看看西安历史博物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提前预约,进不了门。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告别了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踏上归途一路向南。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五一游记之四 雄关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