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读过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记忆深刻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我在拜读莎士比亚的大作时,就曾想去莎士比亚的故乡看看,考证一下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写出这么多震撼人心的巨作,后来,我对自己的这些想法都感到好笑,一个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农家孩子,怎么可能去莎士比亚的故乡看看呢!
2006年5月,我有幸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客机经法兰克福机场转机前往英国,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特,亲眼与双脚去亲近莎士比亚诞生和成长的地方。
我们首先参观了莎士比亚故居。莎士比亚故居地处斯特拉福特的东北角,这是一栋斜坡瓦顶,外墙泥土原色的木结构房屋,400多年过去了,这座十六世纪的老建筑还保持着它原有的格调,使它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耀眼。我怀着朝圣的心情,穿过故居内长满绚丽鲜花的后花园进入故居。一五六四年四月,莎士比亚就出生在这座楼上。这里保存着许多莎士比亚的遗物,以及与他有关的人物用过的物品。莎士比亚的卧室在一楼,他父母的卧室和客厅在二楼,在这座古老的屋子的二楼,我们看到了莎士比亚出生的房间和产床,世界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星星,就是从这里冉冉升起。铅华洗尽,我发觉只有在这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才从那至高无上的圣坛回到人间,回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中国有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q文章阅读uot;,恬静而古老的斯特拉福特小镇,因为出了莎士比亚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游览,让斯特拉福特小镇名闻天下。
莎士比亚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斯特拉福特度过的,他曾在当地语法学校学习,十四岁时,家道中落,他只得中断学业,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二十一岁时,莎士比亚只身前往伦敦,开始了他作为勤杂工、演员、剧作家和诗人的文学生涯。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说,也就是莎士比亚从一个"农民工"干起,一步一步地奋斗,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与人生。他一生著有37部剧本,四十八岁之后搁笔,从伦敦回到了故乡斯特拉特福小镇,退隐故里。我想:也许我这一辈子也写不出一部像《李尔王》、《哈姆莱特》这样震撼人类心灵的伟大作品,但是,我可以学习伟大,我可以欣赏伟大!
走出莎士比亚故居,我们来到斯特拉福特的大街上,我发现这个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的小镇,不仅街道干净整洁,而且很难找到垃圾,在这里,我们没有看见一栋现代化的建筑,没有看见象征时髦的玻璃幕墙和摩天大楼。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却很有特色,简单和谐的色调彰示着其高贵的身世。各式大小教堂就建在小镇民居中,令人感到上帝无处不在。即使没有莎士比亚,我想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也会以熠熠闪光的魅力装点斯特拉福特小镇的盛装。
在游览斯特拉福特小镇之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埃文河边,这里河水清澈,黑鹅、白鹅曲项向天歌,有不少的小船在河中游荡。跨越埃文河上的小桥,我们来到休闲精致的班克罗夫特公园,班克罗夫特公园的草坪上散落着一拨拨晒太阳的人群,他们三五成群惬意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随意而轻松地喝着酒、聊着天,痛快地喝着热饮料,悠闲地吃着冰激凌……
斯特拉福特的圣三一教堂座落在埃文河边,除了教堂本身具有其独特的建筑魅力外,还因为该教堂为伟人莎士比亚出生进行了洗礼,伟人死后安葬在教堂的圣坛之下,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走进教堂,宗教气氛浓郁,一派肃穆,不少教友和游客流连其中,教堂内极其安静,有不少人在座位上闭目静思,默默地与上帝进行心灵的沟通。导游告诉我们:"在信奉基督教的欧洲,教堂就是当地居民每周相聚的场所,是获取精神食粮的地方,也是人们接受牧师心理辅导、释放心理压力、宣泄情绪的平台。"在这里,我向神祈祷:希望我的圣三一教堂之行,能将散落在斯特拉福特的莎士比亚的灵气聚合收为己用,使我的文笔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华丽、更加引人入胜。
离开圣三一教堂已是下午五点多了,许许多多的商店陆陆续续关门歇业,行走在斯特拉福特的大街上,让我感受到英格兰乡间的休闲恬静,感受到斯特拉福特特别的清静。我自言自语道:"什么时候让我们也像斯特拉福特的居民一样,下午五时下班,之后和家人去公园逛逛,去茶楼坐坐?"团友吕先生告诉我:"我们国家的商场、工厂,改革开放以前不正是这样的吗?"吕先生的话提醒了我,挑开了我心中那层神圣的帷幕,我仿佛又回到了改革开放以前,走进那早已被人遗忘的桃花园:人们朴实、真诚、热情、善良、不尚奢华。
斯特拉福特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圣地"的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也让我获得了人生多年以来的一个满足,更让我知道了莎士比亚的成功:在于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在于他无比坚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自信心。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追寻巨人莎士比亚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