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精选王阳明读书十八则148句

[db:分类] 二七美文网 0℃

王阳明关于读书的名言

1、王阳明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1)、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2)、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约翰逊

(3)、1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不动真体,自能应变无言。

(4)、15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5)、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6)、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最终成为善行;当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阳明先生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7)、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8)、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9)、“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所以,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10)、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

(11)、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1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3)、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14)、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5)、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6)、阳明先生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17)、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8)、1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19)、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20)、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2、王阳明读书十八则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3)、《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4)、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5)、1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6)、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8)、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9)、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10)、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11)、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12)、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周恩来

(13)、很多人在发榜现场因为没看到自己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因为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14)、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15)、哪怕王阳明亲自审问,他还是用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16)、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7)、虽然《宋史》记载认为是: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18)、王阳明这里实际上不但借了禅宗的一元论,还借了道家的观点。《道德经》有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他认为应该壮大“四心”显然是承认应该返回开端,去起点找寻,这种思路与道家的一脉相承。

(19)、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20)、但不得不说空穴不会来风。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在儒家身上很普遍的。(题外话:朱子对台州的教育和文脉贡献很大,作为台州人的我来说对朱子只有打心底敬重,但论事只能就史论史)

3、王阳明读书的五个境界

(1)、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唐)《登科后》

(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他指着船里的蜡烛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

(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魏晋)《龟虽寿》

(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11)、2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唐)《白鹿洞二首·其一》

(13)、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14)、(解读) 这句话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J经常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15)、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16)、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8)、灯前目力虽非昔,藕丝菱叶傍江时.巴女谣唐代: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贫女唐代: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19)、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20)、王阳明用最后一口气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

(1)、根据史书记载,王阳明任朝廷六品官员时,对皇帝重用太监刘瑾,上书直谏。皇帝看后,龙颜大怒,赐王阳明四十廷杖,将他投入诏狱(诏狱有人间十八层地狱之称)。之后,外放至贵州龙场。路上,用计惊险躲过锦衣卫的追杀……

(2)、5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4)、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5)、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6)、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7)、“圣人教育人们,一定要这样,才可以称之为知,否则的话,就是未知。这是多么重要实在的功夫!现在非要说知与行是两回事,这是什么意思啊?我说知行合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连我立言的宗旨都不明白,只知道争论知与行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又有什么用呢?”

(8)、我们的心总是活泼泼的,古人说心猿意马也好,现代人讲意识像水一样不断流动也好,总之不消停。我们要运心如镜,我们的心却总是等闲平地起波澜。

(9)、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

(10)、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11)、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2)、老师感到很吃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他思考了好一会才说:“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13)、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1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5)、让人帮忙更换衣冠后,他倚着身旁的侍从坐正度过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

(16)、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7)、谁爱风流高格调。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18)、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19)、《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20)、颜子箪瓢,人知其贫,谁知其富,此箪瓢中万事皆足。

5、王阳明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2)、“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4)、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5)、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6)、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会成熟反而坠落。

(7)、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8)、到了朱熹的时代,学者们对“知”与“行”的论述已经非常精微。朱熹曾提出“先知后行”说,认为必须首先认清万物之理,然后才能去实践,否则实践就会变得毫无根据。朱熹的这一认识在当时被认为是常识,是绝对的真理。

(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在翻过一页页日历的零碎时间里,每天读一句心学语录,每月看一则心学故事。 久而久之,就能在日积月累中通晓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11)、王阳明猜透王艮的想法,于是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2)、1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惟危”。

(13)、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14)、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5)、某一夜,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16)、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17)、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8)、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9)、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20)、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2)、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3)、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4)、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虚灵指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一个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

(5)、▲《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王阳明先生生平做了一个精彩的介绍,笔者也是从此书中第一此接触先生

(6)、“又比如,一个人知道痛,那一定是他经历过痛,他才知道痛;一个人知道冷,那一定是他经历过冷;一个人知道饿,那一定是他经历过饿。知和行怎么能分得开呢?上面所说就是知与行的本来面目,没有被私欲隔断。”

(7)、(解读) 精神、道德、言语、行动,大多以收敛为主,向外发散开来是不得已而为之,天、低、人、物都是这样。

(8)、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9)、(解读) 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所以,心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10)、《书院》宋代: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1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13)、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4)、一位名叫徐樾的人,在岸边像信徒一样朝圣,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1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7)、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18)、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19)、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20)、10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1)、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4)、(解读)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知是行的开端,行则为知的完成,二者互为始末。一件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后,才能体悟其中顺、逆的切实情境。

(5)、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6)、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7)、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9)、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如果一个人真能喜欢阅读、爱上阅读的话,那他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1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1)、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2)、吾遇事求审其理,不敢遽以私见定去取,故少过谬。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乐人之凶,彼未必凶而已已先凶矣。

(13)、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14)、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15)、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6)、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17)、慈爱恭敬,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平天下,安富尊荣由此而出。

(18)、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9)、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20)、冰心的九字真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包含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对读书意义的认知和选书的标准,被后人一再引用。

(1)、(第2句)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正如着名女作家毕淑:“日子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读下去。书就象微波,从内到外震荡我们的心,徐徐的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出来了。“女人不可不读书,世界因女人的存在而美丽,女人因书籍而滋养而变的更加聪慧。

(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贤者德众则服人也众,德轻则服人也寡。观服人众寡,知己德之轻重。

(4)、“古人之所以既说知又说行,只是因为世间有一种人,糊里糊涂,随性做事,不懂得思考,只是盲目妄为,所以一定要告诉他知的道理,他才能够行得正确;天下间还有一种人,只知道凭空思索,却不去实践,只是主观揣度,所以一定要告诉他行的道理,才能够知得正确。这是古人不得已,为了补偏救弊才这么说的。若是领会了其中深义,一句话就能讲明白了。现在的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事,以为一定要先有知,然后才能行。如果我现在只讲习讨论如何做知的功夫,等到真正知了,再去做行的功夫,那就终身都不能行,也终身不得知。这不是小毛病,其由来也不是一天了。”

(5)、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6)、1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

(7)、孟子的四心与佛家的心,此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心非私心也。凡私心皆非由四心,或无住心而生。

(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王阳明读书十八则14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