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语录
1、荀子语录书签
(1)、生活是一枝灰色的大笔,不管你原来是什么颜色,最终它要把所有人都涂成同样的灰色。
(2)、说话得当,是一种智慧;该沉默的时候能沉默,更是一种智慧。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说话得当”,还都凑合;但对于“什么时候该沉默”,却做得并不好。“沉默”,是需要自制力的,压得住你的火气;“沉默”,是需要勇气的,不以口舌论英雄;“沉默”,是需要脑子的,因为沉默比说话的结果更好。
(3)、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春意未满 ,夏日作伴 ,愿事无所有 ,顺意经风来。
(7)、跬:半步。如果不去半步半步的积累,便不会到达上千里远大地方。
(8)、满则虑嗛,平则虑脸,安则虑危。《荀子·仲尼》
(9)、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10)、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12)、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13)、战国·荀况《荀子·成相》。戒:警惕,戒除。有(yíu右):通“又”,指重犯错误。这两句大意是:犯了错误以后不知道警戒,以后必然重犯。可引用以警告那些犯了错误而不思悔改的人。
(14)、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15)、凡是利益少,但道义却多的事情,一定要多多去做。反之,利益多却违背道义的事情,一件也不要去做。这就是君子对利和义的取舍态度,甚至在关键时候,宁可舍弃生命,也要维护道义。
(16)、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性恶》
(17)、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8)、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
(19)、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20)、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公生明,偏生暗。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2、荀子语录及翻译
(1)、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
(2)、宋词极简史:27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4)、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苟》
(5)、钱钟书先生最幽默的50句话,隽思妙语,回味无穷!
(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论》
(7)、且停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岁月欢喜一步步,成就人间与朝暮。
(8)、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王制》
(9)、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10)、有些事情,虽然做起来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但是让人感觉踏实,让人感觉心安理得,那就坚持去做。
(11)、女人用一种美丽的狡猾来对付容易负心的男人。
(12)、正是因为认识到天是自然,没有意识,但有规律,所以荀子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即顺着自然规律造福于世人。
(13)、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1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15)、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儒效》
(1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9)、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20)、1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3、荀子语录经典人无师
(1)、“劝学”:劝各位好好学习。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用心——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方能持久。“好”,好学,培养兴趣,是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让自己有心思,感兴趣,再者用心好好钻研。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能学,当然要持之以恒,一朝一夕,方有所用,仅专攻一时,成效也就不高了。
(2)、凡是你待过的地方,都染上你的气息。你来了,音乐响着;你走后,这音乐就永远变成了你。
(3)、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4)、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荀子
(5)、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买与礼义。——《天论》
(6)、对人性问题的讨论,也是《荀子》一书的重要内容。荀子从“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出发,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伪”之分,就是把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品质区分开来。他认为,“性”是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本能的物质需要,并不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因此,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礼义规范是格格不入的。如果顺从人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对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争夺,导致强者害弱,众者暴寡,天下大乱。总之,人性恶而非善。孟轲讲人性善,是不对的。荀况又认为,必须对人的恶的自然属性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礼义规范的善的社会品质。这种善的社会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谓“伪”,是人为的意思,指人的社会品质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由于文化环境影响,经过长期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荀况十分重视教育学习对于改造“性”的作用,他指出:“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不同民族的人,在初生之时声音一样,没有区别,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教化,长大以后便具有不同的教养和习俗。可见教育学习对人性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8)、(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他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怪怨天地。
(9)、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1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1)、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君道》
(1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荀子·荣辱》
(13)、我们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时间你也看不出个真假好赖;只有当你真正遇上大事的时候,才能看清每个朋友的真实面目。平时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朋友,未必就能靠得住;平时爱搭不理、若有若无的朋友,未必就不会让你感动。
(14)、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这几句大意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叫做聪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便是愚蠢。~几句看来很简单,实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在一般人看来.有谁不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呢?但在实际生活中,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人太多了。那种指鹿为马的人,那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那种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人,无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尽管他们这样作总会找出种种借口,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他们是最愚蠢的。这几句蜕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说明人的聪明与愚昧取决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1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7)、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18)、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9)、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4、荀子语录取名
(1)、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2)、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4)、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6)、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乐论》
(7)、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8)、春风暖暖,日落缓缓,偏偏我就爱这世间车马慢慢。
(9)、荀况在教育上和着述上很有成就。在秦统一中国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思想家韩非和政治家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今本《荀子》32篇除最后6篇一般认为是荀况门人所记外,其余各篇都是荀况的着述。
(1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11)、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12)、见《荀子·修身》。饶乐:富裕安乐。这句大意是: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致乐的事就让给别人。这是荀子提倡的修身之道,可用以说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13)、1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孟子)
(1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15)、天下间,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记忆,是他一生都不愿提及的伤。
(16)、出自先秦《荀子·劝学》。绳,指木匠裁弯取直的墨绳。则,就。就,接近。砺,磨刀石。利,锋利。木料经过墨绳就能裁直,金属刀具经过磨刀石的磨砺就能锋利。这句话以墨绳与木料、刀具与磨刀石的关系为喻,说明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17)、猜忌是一把剪子,会把我们一点点分开;谅解是一根细针,会把我们一点点缝上。
(1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19)、战国·荀况《荀子·正命》。名:名称。实:事物的实质。命:命名。约定:根据人们的共同意向相约而定。俗成:共同约定的;大家认可,习惯上一直遵守和沿用的。这几句大意是:什么名称代表什么实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了的,人们相约以此命名这一实物,一旦为社会所承认,固定下来大家一直沿用,这一命名就被认为是此实物的名称了。荀子的话说明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共同的意向而制定的,引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现在也可以把人们经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或某种社会习俗称为“约定俗成”。
(20)、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5、荀子语录书籍
(1)、再过些时日,人间清平,往年该有的盛景,自会重来。待荼蘼花开,春事将尽,所有的不顺意,都要做个终结了断。
(2)、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龟,不足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
(3)、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儒效》
(4)、我们知道,自商周以来,中国古人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青铜祭器等,用来祭天祭地之用。可见,人们对天道的崇拜,久已有之。
(5)、此种劝诫,看似是对帝王的谆谆教诲,实则对于一般的人际交往也大有裨益。
(6)、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患:毛病。蔽:蒙蔽。一曲:局部,指认识上的偏见。大理:指涉及全局的根本道理。这两句大意是:大凡人的毛病,都易于受局部偏见的蒙蔽,而不明白关系到全局的大道理。人的认识,由于受到视野和宴践范围的局限,或由于个人认识上的偏见,大都易于被局部的小道理所蒙蔽,而看不到、认不清全局的大道理。这两句可用于劝诫人们不可囿于一曲之见而认不清大理。
(7)、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不苟》
(8)、但荀子是不认同这一点的。他认为“性恶论”更符合人性本能特征。
(9)、如上是荀子所作的关于“性恶”论及“礼”的一个论证,以解释道德上的善的起源。这种论证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与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10)、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家庭与工作环境亦是如此,因而,很多时候,环境或许不可更改,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选择良好的环境,自然能够拥有积极舒适的生活。
(12)、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13)、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14)、一个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民族的财富的人,谈起爱国就不免肤浅和盲目。
(15)、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16)、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议兵》
(17)、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8)、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1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0)、见《荀子·议兵》。兵要:用兵的要领。善附民:善于使人民靠拢自己。本句大意是:用兵的要领在于能使人民归附于自己,能取得民心。能否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于能否取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道理在《左传》中就已讲得十分清楚。例如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僖公廿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僖公卅三年秦晋般之战等,都说明了这一道理。此句可用以说明用兵之道在于争取民心。
(1)、如何有效摆脱瞎忙状态?此文给你精确答案,太受益了!
(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3)、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4)、战国·荀况《荀子·富国》。下:指百姓。上:指政府、国家。这两句大意是:百姓贫穷,那么国家也贫穷;百姓富裕,那么国家也富裕。国库的财富由百姓供给,要使国库充裕,必须先使百姓富裕,没有百姓贫而国家富的。所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使百姓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这两句可用于阐述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5)、出自先秦《荀子·儒效》。追求之后才能有所收获,不断的实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不断的积累之后,才能有所提高,不断的自我完善,之后才能成为圣人。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荀子曾做《性恶》来辩驳孟子的性善论,《劝学》是作为《性恶》篇的副产品出现的,然而今天读来,《劝学》却成为妙绝千古、孺子可诵的名篇。《荀子》书中的文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述缜密,风格质朴;并且能够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事例作为论据,巧妙运用比喻,反复论证;用词简练,善于运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8)、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不苟》
(9)、30句老话,说尽人生百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10)、你可别小看了“习惯”!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别看它不是必须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不过你也别埋怨给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
(11)、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儒效》
(12)、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 —-荀子
(13)、要想端心正念,提高道德修养,没有比“诚”字更重要的了。如果真能达到“诚”的要求,那就达到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14)、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5)、与人相交,自当谨慎为上,毕竟人心善变,谁也不知眼前之人心中之想。若是彼此诚心,此乃万幸,但若偶遇伤害,切莫过度颓唐。
(16)、君子自身贤德能够容纳那些无用的人,拥有智慧能够容纳那些愚笨的人,见识广博能够容纳那些粗浅的人,道德思想精粹而能够容纳驳杂的人,这便是兼容并蓄之法。
(17)、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跑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18)、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1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20)、愿你浅尝岁月,被时光深情相待,在这芸芸人海,不惧是非与尘埃。
(1)、“外王”,则是诸多儒家学人出现分野的地方。对外如何才能有效施行王道?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荀子语录及翻译12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