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精选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特点111句

[db:分类] 二七美文网 0℃

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1)、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2)、(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未超出儒家的思想范畴,未引起当时的社会政治变革,故B项错误;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与总结,故D项正确。

(4)、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5)、①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6)、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7)、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8)、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作了高度评价,说“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认为是五百年来真正通天人之故者。王夫之的一生虽然是不幸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但是他并没有消沉,没有在痛苦中顾影自怜或怨天尤人。相反,他超越了“小我”的得失,浴心寻思,在理论创建的实践中自觉担当起了华夏文明的薪火传人。

(9)、(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10)、 ③王守仁(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11)、(2)影响: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12)、②性善说:提出人性本善说,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13)、王守仁: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集大成者(明朝思想家)

(14)、④元代郭守敬:制成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15)、①特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16)、(5)宋:词。起源丰富;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成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17)、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通过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来限制君权,故A项符合题意。

(18)、(黄宗羲认为臣君平等、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察和咨询机关学校。)

(19)、       主张修养的关键是“致良知”;

(20)、其实又不完全如此。王夫之在气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神”的概念,“气无可容吾作为,圣人所存者神尔”,(同上)气是无可作为的,能有所作为的,大概就在这“神”了。那么神又是什么呢?他在注张载的“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一句时说:“太和之中,有气有神。神者非他,二气清通之理也。不可象者,即在象中。阴与阳和,气与神和,是谓太和。人生而物感交,气逐于物,役气而遗神。神为气使而迷其健顺之性,非其生之本然也。”(同上)原来作为气的起始阶段的太和,同时存在着两个东西,一是可象而无形的气,一是寓于象中的神。“神便是二气清通之理”,而理又是二气中阳健阴顺之性。人生守住了健顺之性,不因物感而气逐于物,不因逐物而役气遗神,就能“其生也异于禽兽之生,则其死也异于禽兽之死,全健顺之理以还造化,存顺而没宁”。(同上)

2、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特点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学不是宗教思想,并且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没有对儒学进行彻底抨击,故A项错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并且黄宗羲还对君主专制进行抨击,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故B项正确;“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是二者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民主革命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2)、①核心:“仁政”学说。(含义: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发展:提出“民贵君轻”。

(3)、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事之至论”。

(4)、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        

(5)、(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6)、*以下内容为完整课时的教案,对试讲10分钟起启发作用,所以同学在试讲中遇到类似材料,还必须仔细看清楚试讲要求。仔细看材料进行着重了解。做到熟悉能讲!

(7)、①周敦颐: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8)、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

(9)、②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10)、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一书中,批判了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观点,提出了“天理”“人欲”并存不悖的思想。他认为天理和人欲都出自自然,离开人欲就谈不上什么天理。他说:“理欲皆自然”,“终不离欲而别有理”,“天理人欲,虽异情而亦同行……天理充周,原不与人欲对垒”。王夫之在这里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

(11)、(1)地位: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12)、(4)唐:诗。题材丰富;韵律工整、回还有致。

(13)、 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4)、C.“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

(15)、(1)含义:宋代儒家学者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建立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16)、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体验而不是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

(17)、提出“天理即在人欲”,反对禁欲主义。著作《宋论》、《读通鉴论》、《张子正蒙注》。

(18)、王夫之利用和改造了佛教哲学的“能、所”范畴,强调“所不在内”,“必实有其体”和“能不在外”、“必实有其用”,二者不容混淆、颠倒。他认为“能”和“所”的关系,只能是“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从而抓住了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据此,他批判了沿袭佛教的陆王心学“消所以入能”、“以能为所”的观点,并揭露了其内在矛盾。

(19)、②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20)、②长远: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是什么

(1)、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2)、①客观上,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3)、(3)提出“工商皆本”理论,反对重农抑商。

(4)、近代的曾国藩、郭嵩焘、孙中山等名人对王船山推崇备至。清末的维新志士谭嗣同说:“五百年来,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梁启超评道:“清初诸师皆治史学,欲以为经世之用。王夫之长于史论,其读通鉴论、宋论皆有特识,其价值至今日乃大显,无俟重赞。”

(5)、③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6)、由于船山先生长期隐居,声名鲜为人知。但时间让先生等来了他的一群后世知音。

(7)、①起源:古代戏曲起源于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傩”中蕴涵着戏曲的萌芽;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流行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8)、①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9)、死里逃生的王夫之带着家属返回衡阳,从此心灰意冷的王夫之不再介入政事。

(10)、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1)、⑤批判地继承儒学,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 (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1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13)、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

(14)、(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15)、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16)、④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17)、②失败后游历北方,是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河。

(18)、(3)著作及其地位:《孟子》;“四书”之一。

(19)、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20)、②寄托贤君明主: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4、王夫之主要观点

(1)、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4)、(3)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5)、③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6)、主张(1)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理论;

(7)、提倡追求个人利益,批判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8)、(2)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学校而非君主。

(9)、②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10)、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接下来几年,王夫之一家多位亲人在战乱中先后丧生。

(1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12)、(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13)、①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4)、③代表: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15)、②表现:刻书坊用木刻版画作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16)、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说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17)、  ③使儒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18)、(3)赞扬历史上的“异端”行为(肯定改革、农民起义、寡妇再嫁)、倡导变革。

(19)、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太虚一实”的唯物论思想,他强调气是一切变化着的物质现象的实体,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对唯心论有力的批判,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贡献。

(20)、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5、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和影响

(1)、③认为仁者能化韧于无形,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2)、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3)、(1)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4)、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5)、④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6)、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7)、(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8)、①消极: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9)、②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10)、②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

(11)、(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思想最大特点)

(12)、1648年,30岁的王夫之与好友夏汝弼、管嗣裘等人在南岳衡山起义反清,旋即失败,王夫之往肇庆投奔永历皇帝。

(13)、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14)、(3)对“官”猛烈抨击,认为天下难治非民难治,而是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15)、唐末五代: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

(16)、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

(17)、在我国古典哲学的范畴中,人们对气的认识往往是和生与死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观念的起源和兴盛又最早形成于我国第一个哲学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易传》时代。

(18)、B.“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19)、王夫之虽然秉承张载“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的思想,认为物都是气的凝聚,但是,不同的物又是由不同的气按不同的程序构成的。他说:“聚则见有,散则见无;既聚而成形象,则才质性情各依其类。同者取之,异者攻之,故庶物繁兴,各成品汇;乃其品汇之成,各有条理,故露雷霜雪各以其时,动植飞潜各以其族,必无长夏霜雪、严冬露雷、人禽草木互相淆杂之理。故善气恒于善,恶气恒于恶,治气恒于治,乱气恒于乱,屈伸往来,顺其故而不妄。不妄者,气之清通,天之诚也。”(《张子正蒙注·太和篇》)

(20)、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魏晋时期、盛唐、宋代、明清出现不同绘画特征的原因及其表现。

(1)、王夫之虽然将神解释为二气之理,健顺之德,似乎是一种纯自然现象,实际上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社会效应。他在另一处论神气关系时说:“神者气之灵,不离乎气而相与为体,则神犹是神也,聚而可见,散而不可见尔,其体岂有不顺而妄者乎!故尧舜之神,桀纣之气,存于絪缊之中,至今而不易。”(同上)神是不离乎气的,气散而归于太虚,神也同时归于太虚,所以尧舜之圣,桀纣之恶,其神其气,同时归于太虚的絪缊之中,永远无可改易。这里的“尧舜之神,桀纣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评价,无非在提醒人们,桀纣之恶和尧舜之圣一样,不仅永远存在于人间,而且永远存在于太虚,不可改易。

(2)、D.“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明矣。”

(3)、(6)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兴起的新诗体,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成因: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4)、①特征: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主要是人物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5)、③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6)、理势合一的历史观。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并在其著作《读通鉴论》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形式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7)、(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贽: 否定天生圣人 ,强调人欲 。

(8)、(4)提出“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

(9)、(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10)、①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张只要“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11)、①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总结我国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特点11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