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简单古诗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一百首
(1)、楚⼈犹⾃贪⼉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天祥《端午感兴》
(2)、《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4)、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7)、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全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忠魂一去讵能还”表达了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8)、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9)、吃的粽子,甜的是生活;赛的龙舟,顺利的事业;插的艾叶,平安的家庭;喝的雄黄,醉的是心情;送的是祝福,收到的是好运;祝端午快乐!幸福安康!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2)、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4)、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15)、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16)、该词的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7)、⼉⼥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8)、《屈原庙》 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1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关于端午节的简单古诗有哪些
(1)、⾹蒲⾓⿉,对暑悄⽆⾔,梅⾬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咎《蓦⼭溪》
(2)、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
(5)、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榴花妖艳烘》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8)、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9)、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0)、苏轼后来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4次被贬,可他不妥协苟合,保持着淡定从容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11)、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来江上,听鸣鼍急⿎。棹歌才发,漠漠⼀川烟⾬。——郭应祥《传⾔⽟⼥》
(1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1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4)、《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15)、
(16)、端午到了,伴随端午而来的还有高考。当端午节撞上高考,便预示大家必定一举高“粽”,金榜题名。
(17)、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18)、⽟粽袭⾹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稚⼦⾹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通《端阳采撷》
(19)、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短一点
(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5)、便当裹⽶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6)、苏轼给发妻王弗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可谓千古第一悼亡词,而能在耳顺之年写下“佳人相见一千年”,足见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情。
(7)、⽂字间⾦钗,消尽晚天微暑。⽆⾬。⽆⾬。不⽐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8)、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9)、龙之门大语文由龙之门教育集团和北京四中名师联合研发。
(10)、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1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14)、唐代诗僧,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
(15)、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缕。——张孝祥《点绛唇》
(16)、谁信骚魂干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谗龙怒。
(17)、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9)、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让我们从关于端午节的古诗配画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4、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短
(1)、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5)、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时,东坡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活动。
(6)、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7)、端午节不仅有龙舟、粽叶和艾草,还有诗意和远方。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端午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让我们剥开粽叶,剥开诗和远方,来感受诗意端午中的那份情怀。
(8)、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9)、天⽓润罗⾐,病起却忄⽋微暑。休⾬。休⾬。明⽇榴花端午。——范成⼤《如梦令》
(10)、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竞渡”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1)、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12)、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1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4)、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1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释义:端午节出自谁之言,传闻是写的屈原。
(16)、《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7)、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18)、但即使在这种境况下,他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而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19)、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20)、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5、关于端午节的诗 古诗简单
(1)、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2)、《同州端午》 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3)、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4)、龙舟竞渡:每年到了端午这日,各地的龙舟竞相争渡,为节日带来无上的热闹。
(5)、送你一个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的春天。端午节快乐!
(6)、但为什么只有农历的五月才正式命名为端午节呢?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7)、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
(8)、“美如春圆,目若晨曦”,苏东坡弟子秦观,这样描写他小师母的美貌与气质。苏东坡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的《浣溪沙·端午》词中“佳人相见一千年”一句,是在风情端午向王朝云发出的祈愿天长地久,永谐情好的爱情誓言,也表达了对朝云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遇见苏东坡这位“不知更几百年才出”的“如此人物”(王安石语),一位怜她、爱她的好情人,一位豁达率真、才情豪放的大丈夫,王朝云无疑是幸运的。
(9)、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0)、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1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
(12)、碧艾⾹蒲处处忙。谁家⼉共⼥,庆端阳。 —— 舒頴《⼩重⼭·端午》
(13)、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5)、翻译: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16)、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17)、自:自从。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
(18)、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19)、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20)、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2)、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古诗有哪些,有名端午节古诗
(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关于端午节的简单古诗有哪些10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