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
1、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和故事
(1)、泰利斯:水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2)、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3)、启示: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的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4)、苏格拉底没有任何著作留下。关于苏格拉底的一切都来自其他人的描述,主要是三个人:
(5)、孔子讲进取和仁义。他不赞成我们都向老子学习。这世界本身就充满了不如意,别一不如意就选择逃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人生应当有追求,并且应该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知其不可而为之”,才是英雄本色。他还要求我们要有“仁”心,我们要爱自己、爱父母,然后爱一切的人,做个爱心洋溢的人。
(6)、那么,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的《云》,可否视为重新还原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可靠资料呢?公元前423年,阿里斯多芬写成喜剧作品《云》。他有意创作这部滑稽的作品来揶揄苏格拉底,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有些举止或行动在当时的希腊社会看来的稀奇古怪的。《云》的故事梗概是:喜剧主角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谢若丰(Chaerophon)经营着一个被称作买卖论辩技巧的学园(phrontisterion)。阿提卡的一个富有的农夫Strepsiades让他的独生子Phidippides去那里接受培训,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真理,而是为了不择手段地学会说服别人的能力,以对抗那些一直前来强迫他的儿子偿还因赌输而欠下的一笔可观债务的逼债份子。但Phidippides并不想去学习,Strepsiades只能亲自前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只学习到一个跳蚤可以跳“跳蚤脚”的几倍远、蚊子的嘴是不是发出嗡嗡的声音以及其他奇奇怪怪的发明。苏格拉底是坐在一个被悬挂起来的篮子里出场的,因为他可以离开地面,呼吸上面的空气而更能自由地思想。他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神灵的能力都被赋予自然的能力。他热衷于解释打雷下雨等自然现象,认为宙斯根本不存在。他还说服他的学生放下所谓对神的虔敬与正义,过一种自由的、没有伦理拘束的快乐生活(酒色、宴饮、节庆和赌博等)。一开始,Strepsiades并没有对苏格拉底教授的东西有所不满,直到有一次Phidippides和他意见不合而起争执时挨了儿子的一个掌掴,他才忽然醒悟,儿子堕落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新型的思维方式,是苏格拉底及其同伙。喜剧以Strepidiades怒火中烧,一把火烧了苏格拉底买卖“思想”的店铺而收场,结束了苏格拉底对学生的伤害。
(7)、最后他说:“这些东西中有太多是我根本不需要的啊!”
(8)、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9)、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国!”
(10)、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和辩论技术的学习,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开始的。当时很多著名哲学家都造访过雅典。
(11)、紧接着的问题是:一个人如何有权拥有本来属于别人的东西呢?这是有关转让的正义原则(theprincipleofjusticeintransfer)的问题。诺齐克的答案很简单:如果最初的占有是正义的,那么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物品的任何转让同样合乎正义。“从一个正义的状态中以正义的步骤产生出的任何东西,它本身便是正义的。”这是第三个步骤。诺齐克指出,除了重复应用这两条原则,没有人有资格可以正当地持有任何物品。但当有人违反这两条原则时,我们则需要一条对不正义占有或转让的修正原则(aprincipleofrectificationofinjustice)加以补救。这是最后一个步骤。诺齐克声称,这三条原则已经穷尽了分配正义中的所有问题。
(12)、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13)、诺齐克有关社会正义的论证有几个步骤。第他首先指出,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一些基本权利,最根本的是自我拥有权(rightofself-ownership)以及免于外人干涉的权利。这些权利构成一种诺齐克所称的道德的“边际约束”(sideconstraint),禁止任何人用整体利益或其他价值之名,侵犯一个人的权利。权利的至上性构成诺齐克整个理论的基础。但拥有自我,却不表示人自动有权拥有外在世界中本来不属于任何人的自然资源,例如土地。因为资源有限,而每个人总想占有更多的财产。诺齐克于是提出一个有关土地及资源占取的正义原则(theprincipleofjusticeinacquisition)。他认为,只要人们满足一个洛克式的附带条件(Lockeanproviso),也即在占取时没有令其他人的情况变得更坏,例如留给其他人足够多和同样好的资源,这种占取便是公正的。这是第二个步骤。
(14)、JohnRawls(1921-20024)
(15)、这时,苏格拉底露出微笑,他举起手中的苹果,说:“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
(16)、阿尔喀比亚德出生于公元前450年,比苏格拉底小20岁,贵族出身,容貌华美,锦衣玉食,一掷千金。这样一个美少年为什么会倒追苏格拉底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被苏格拉底的智慧折服。他自己原话是这么说的:
(17)、换句话说,苏格拉底问题是指如何根据现有资料还原一个真实的苏格拉底以及他的哲学。现在的共识是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18)、虽是虚构,但其洞悉人性之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缩影。
(19)、老子讲“无为”,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他像一个看透了人生的智者,世界处处回响着他的冷笑声。老子认为这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对立,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物极必反”。老子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失志,因为顺境逆境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家都要顺应自然而清静无为,躲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桃源”修身养性,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老子常常炫耀自己有“吉祥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做人要有慈爱心和同情心,生活要俭朴不奢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露锋芒、不争不夺、谦和卑下。通俗地说,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要保持谦卑和低调。假如我们用打油诗的形式来概括老子的思想的话,可以这么说:
(20)、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2、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及成就简介
(1)、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2)、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幅苏格拉底两个老婆同框的画,你注意没有,正在把水倒在苏格拉底头上的,就是赞西佩,想说明的就是苏格拉底有这么一位悍妻。
(3)、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4)、苏格拉底的死,尤其是他的尊严与无悔,与他后来享有的声誉具有相当的关系。柏拉图和色诺芬(Xenophon)把他的思想传给后人,苏格拉底的殉难使他的教诲显得越发神圣。但是,他的教诲对于科学和后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追求究竟有什么影响呢?苏格拉底公开反对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说他没有时间理会那些试图探索物理世界本质的人。他相信,他们最好还是去研究伦理学和人际关系问题,以使人们可以学会如何作为好公民而过上心怀满足的祥和生活。表面上看,他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5)、苏格拉底差别:“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6)、柏拉图问他的导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带他来到一片森林前,
(7)、苏格拉底一直被认为是希腊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的分水岭。事实上,他发明了一种论证的方法,从基于简单经验的无可争辩的陈述开始,利用某些清晰而合乎逻辑的规则,建立起复杂的陈述。其结果是,在利用(由柏拉图发展起来的)苏格拉底的规则去探寻自然世界时,倾向于采取种种来自人类需求的抽象的、理论性的形式,而不是通过细致地研究事物本身并由此导出给予解释的假说。这种逻辑方法-对于数学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的传播使得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工作经常被认为是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确实,直到16世纪时,西方科学才从这种方法中解脱出来,另外一种基于观测、假说、预测和实验的方法发展了起来。
(8)、启示: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9)、苏格拉底说,要是他这样偷生,自己都觉得荒谬。然后接过毒药一饮而尽,全无半点神伤。很快药效发作死亡。
(10)、苏格拉底本来想引导阿尔喀比亚德向善向好,但他失败了,至少在雅典人民的眼里是这样的,这就是腐蚀堕化青年。而且,政治牵连最为要命,孽缘啊孽缘。
(11)、在这次疫情中,人们呼唤钟南山!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更多仰望星空的人!如果有更多的人有这样的共识,那么我对苏格拉底的评价,更能够起到评价的作用!
(12)、据说,有一次苏格拉底正给学生讲课,赞西佩突然闯入,不由分说便破口大骂,而苏格拉底神情自若,恭敬地听她骂。过了一段时间,骂够了的赞西佩离开了教室,苏格拉底转身继续上课。突然,一盆冷水泼来,把苏格拉底淋成了落汤鸡。学生以为苏格拉底这下肯定要发火了,谁知他却幽默地说:“我知道,打雷之后必然下雨。”
(13)、当苏格拉底看到欧几里德斯对人们争论不休的理论兴趣浓厚时,便对他说,“欧几里德斯啊,你有能力跟智者相处,却根本不会与人相处。”
(14)、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对于雅典人来说,恋爱是不平等的。它不是两个lovers的结合,而是一个lover对另一个beloved的追逐。
(15)、本文作者周保松,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学人Scholar经作者授权发布。本文经“学人Scholar”授权转载。
(16)、苏格拉底和我单独相处时,从来也不说什么情话,只和平时一样和我交谈;
(17)、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18)、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奉行民主的雅典。
(19)、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20)、我对学生说,我也来当次“苏格拉底”,要求每个同学每天跳绳300下。据科学研究,跳绳可以健脑、增强肺活量、助长身高,拳击运动员以此训练练协调。总之,跳绳花时间少,场地要求低,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项目,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是锻炼一个人的毅力。我说,“每天跳300下绳,也就两三分钟,坚持50年,在全世界的人中,你至少有一件事是名列前茅的。一个人的信心,是靠坚持练出来的。”
3、苏格拉底的个人经历
(1)、公元前342年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的聘请,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2)、一个是奇丑无比的老人,一个是英俊美貌的青年;一个是品德高尚的智者,一个是野心膨胀的政治家。(千万不要因为两个同性感到恐慌。当时的雅典,崇尚同性恋之风)
(3)、《哲学解释》(1981)与《反省人生》(1989)初版封面
(4)、《苏格拉底的困惑》是当代著名哲学家诺齐克(RobertNozick,1938-2002)的一本论文集,收录了他之前出版的不同性质的论文,甚至有哲学小说,可说是相当奇特的一本著作。本文不拟在此详细介绍此书内容,而是尝试为诺齐克的哲学人生绘一速写,以让读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个较为整体的认识。
(5)、可如果我们知道,只要不断这样航行下去,无论时间多久,就总会找到一片土地,能让我们栖息,因为下一刻无论如何,都会有所不同。
(6)、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7)、苏格拉底: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8)、在出征时,由于阿尔西比亚德的政敌指控他犯有亵渎罪,他丢失了权力,不得不逃到斯巴达,并且开始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历程:
(9)、这里又提到三个可能和苏格拉底有这种师生关系的年轻人。至于说有没有发生肉体关系,柏拉图写这段是不是在美化苏格拉底,那谁也不知道了。
(10)、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书中第一章就指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11)、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12)、但是,在70岁的时候,服毒而死,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13)、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
(14)、除了其所表达的“黑暗森林”宇宙法则,其实还有一点,就是缺乏安全与归属感带来的绝望。
(15)、我认为苏格拉底是唯一配得上做我情人的人,可是他好像很害羞,不肯向我提这件事;
(16)、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乎环境,而在于心境。”
(17)、所以,一个苏格拉底,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去深入了解。
(18)、在有人问他“年轻人最好的品德是什么”时,他回答说:“在勿过度。”意思就是节制。
(19)、在上述诸种不同的选择背后透显着对有关苏格拉底的文学作品的诠释视角之不同。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的反色诺芬派、以日宫和莫里森为代表的怀疑派,以乌拉斯托斯为代表的乐观派或支持派,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关于历史的苏格拉底问题的阐释路径。虽然这些不同的诠释视角或阐释路径意味着不能平等地或不加区分地对待这些“σωκρατικο λóγοι”,但没有任何一种阐释路径被证明为不容置疑的。如果各持己见,无疑会导致无休止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执着于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弄得水落石出,不如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搁置起来,选择一种对比性的阐释。对比性的阐释(comparativeexegesis)不是不加区分地对待这些“Σωκρατικολóγοι”,而是更强调要尽可能地推进这些作品中的共同主题的研究,比如苏格拉底惯常使用的诘问法(Elenchus)、苏格拉底坦言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在雅典受审时的辩护(Apologie)等,因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区分并不能仅仅通过分析这些“Σωκρατικο λóγοι”就能自见分晓。在这种真假难辨的情况下,选择以共同主题或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为基础的对比性阐释路径不失为上策。笔者虽然不完全赞同乌拉斯托斯的假设,但至少不否定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录对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优先性,同时这并不表示色诺芬、阿里斯托芬、埃斯基涅斯等人有关苏格拉底的作品或残篇对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没有丝毫价值,如同施莱尔马赫以来那些只以柏拉图的对话录为了解苏格拉底的唯一资料来源的学者们所主张的那样。
(20)、他在斯巴达担任战略顾问,提议或监督了反对雅典的几次主要战役。后来因为遇到强大的政敌,他又被迫叛投波斯。他在那里担任顾问,直到他的雅典政治盟友将其召回。此后他担任雅典的将军数年时间。
4、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基本内容
(1)、那么,为什么用“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这句话形容苏格拉底呢,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比老子还神秘人物,没有作品!没错,他没有作品依然被现在人追捧。
(2)、理性与质疑虽然宝贵,但我们毕竟不能全靠它们来过日子。
(3)、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4)、诺齐克的第二本书,是1981年出版的《哲学解释》(PhilosophicalExplanation)。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厚达七百多页,分为形而上学、知识论及价值三大部分,讨论一系列康德式的问题,例如事物存有如何可能、知识及自由意志如何可能、客观的道德真理及人生意义如何可能等。其中他对哲学怀疑论的批判及对知识的基础的看法,引起最多的注意。值得留意的是,在这本书中,他从事哲学的方式有了一个明显转变。他不再接受以严格演绎进行论证的分析哲学方法,因为这种从一些基本原则演绎出整个系统的进路,就如一个摇摇欲坠的高塔,只要底部不稳,便会整个倒塌。他转而提出一个“帕特农神殿模式”(ParthenonModel)。顾名思义,“首先,我们将各自分离的哲学洞见,逐柱逐柱地竖起来。然后,我们再在一个以普遍原则或主题的大屋顶之下,将它们联结统一起来”。这样的好处是,即使神殿某部分被破坏,其他部分依然可以屹立不倒。他继而指出,传统塔状论证结构的目的是证明(proof),总希望以论辩的,非此即彼以及一拳击倒的方式强迫别人接受最后的结论。而他则倡议一种以解释及理解为主的哲学多元主义(philosophicalpluralism),一方面在哲学解释中尝试肯定各种不兼容的观点,同时又可根据某些共同的标准将其排序。诺齐克似乎认为,在很多哲学问题上,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释,各种理论不一定互相排斥,而可能各有洞见,从不同角度对真理的探寻做出贡献。
(5)、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6)、苏格拉底生就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7)、当苏格拉底逐渐观察出了这个野心勃勃政治家的心机时,他开始回避他,刻意疏远他,即使面对阿尔西亚德的色诱,他也无动于衷。对于他来说,再美的容貌,有了不善的心,也就不配得到他的智慧。
(8)、在领受毒芹汁自绝那一刻,他的弟子求他晚点再喝。
(9)、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10)、当时的雅典是希腊智者云集之地,自由论辩成为一种风尚,不拘学派,只有见解,民主的雅典给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年轻的苏格拉底是其中的活跃分子之一。他虽貌不出众,但言谈话语魅力无限,又极富求学的热情。智慧的思辨,对社会、人事的哲学思考,这些让他逐渐成为众哲人中的佼佼者。他和他的追随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由此开创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可以说,开创希腊哲学新纪元的人要首推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70岁高龄的他,因论辩被人控告有罪,处以死刑。
(11)、苏格拉底在古希腊哲学史,乃至在整个西方哲学史都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或对西方哲学的开端的最大贡献是:让“哲学从天上下降到人间”,将哲学对自然的研究引向有关人的幸福的探求。但是,能够重构或审度苏格拉底生平和思想的历史资料非常贫乏,因为他一生并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或者即使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苏格拉底问题(Socraticproblem),即对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进行考古,从有关苏格拉底的二手作品中尝试挖掘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并进行历史还原。20世纪后期,研究苏格拉底哲学的德国专家AndreasPatzer认为“苏格拉底问题在古典哲学史上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如下三位作者尤为重要: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其中,只有阿里斯多芬的喜剧《云》是苏格拉底在世时的作品,其余作品都是苏格拉底去逝后写成的。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色诺芬、Sophron、Xenarchus所写的有关苏格拉底的哑剧一并归入到称为“Σωκρατικολóγοι”(苏格拉底的文学作品)的文学类型中。在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清单中,只有这个“Σωκρατικολóγοι”文学类型被看作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但是,这些所谓的可靠历史资料仍然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因为这些作品所描述的苏格拉底形象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而且这些作者的写作的首要动机不是忠实地记述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及其思想,而是掺杂着作者本人对苏格拉底的个人想象。随着苏格拉底问题在19世纪初越来越被关注,对苏格拉底的文学作品可靠性的批判顺理成章地成了首要任务。
(12)、他现在的思想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整理的,据说柏拉图一辈子都在整理师傅的内容,最后师傅和徒弟都出名了。
(13)、苏格拉底成长于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在雅典民主最辉煌的时期长大。那时候的雅典是国际思想中心,是“希腊之学校”,汇集了希腊各地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14)、他有足够的理由藐视那些嘲弄他的人。他因自己生活俭朴而自豪,他从不向任何人索取教学酬金,所以他的学生也都是他的朋友。他最喜欢吃不加调味品的菜肴,最愿意喝寡淡无味的饮料。他说,离神最近,需求最少。也有人说这是第欧根尼说的,不难理解,也许第欧根尼引用的正是他的师祖苏格拉底的观点。
(15)、这些先哲同一时期扎了四个堆出现,将自然、伦理、道德、善恶、唯物、唯心、诡辩、存在、虚无、怀疑等等这些玩意儿一股脑抛了下来,也不管当时的人类能不能消化得了。我们至今还在消化他们留下来的这些东西。
(16)、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7)、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只假苹果,什么味也没有”
(18)、他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最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
(19)、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20)、苏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
5、苏格拉底生平事迹简短
(1)、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和芝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门徒,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高尔吉亚,都造访过这座伟大的城市。
(2)、虽然苏格拉底很少喝酒,但一旦痛饮起来,却能把同伴都喝趴在桌子上,自己却毫无醉态,几乎没人见他醉过。他在通宵达旦饮酒之后继续与阿里斯托芬和阿伽东讨论深奥的哲学问题,直到别人都支持不住睡着了,才起身离开。
(3)、总之,我们现在知道的苏格拉底,只是柏拉图等人想让我们知道的样子,这一点和我们对孔子的认识差不了多少。后世研究者基本共识还是认可柏拉图早期对话录描述的苏格拉底,辅以色诺芬笔下甚至阿里斯托芬喜剧《云》里的行为事实部分。
(4)、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5)、我和苏格拉底曾经睡过一夜,但是就像和父亲哥哥睡了一夜一样,好失望啊。
(6)、好好活着,绝对不会让你感到绝望,也不会让你失去积极生活的动力(比如成为一个酒鬼)。
(7)、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的一层的房间给了一们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
(8)、据《苏格拉底传》的作者A.E.泰勒解释,《云》里面的苏格拉底47岁左右,彼时的柏拉图和色诺芬还只是孩子,也许阿里斯托芬笔下的苏格拉底那会儿在大众眼里就是这样的形象:擅长智者派的辩论技术,对自然哲学感兴趣,喜欢探究自然现象和世界本原的问题。如果喜剧作家在这个形象上改造成《云》里面的苏格拉底以便讽刺,也就没那么离谱了。
(9)、当年,苏格拉底在逛完雅典的市场后,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10)、每天早上做一个简单的早操,分别抬左手右手五十下。
(11)、苏格拉底则回答:“赞西佩也给我生孩子嘛。”
(12)、苏格拉底: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13)、关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极端的怀疑论与支持论的争论至今仍在进行着,并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被亚里士多德称为“Σωκρατικο λóγοι”的作品多少带有某种想象的文学成分,而非旨在重构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和思想,就连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录能否作为重构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最为可靠的资料来源都受到很多质疑。因而,要实现重构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希望渺茫。在这种研究困境中,乌拉斯托斯力排众议,始终坚信基于早期的柏拉图对话录与中期的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十个方面的明显差异或者巨大转变,就能推测出早期的柏拉图对话表述的是苏格拉底本人的哲学思想,而中期的柏拉图对话是柏拉图本人的哲学思想之发挥。尽管这种推测或假设遭到很多学者的反驳,因为他仍然不能证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PlatonicSocrates)就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historicalSocrates),但他仍然不愧为继迈耶尔(1913)之后又一位以重构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为研究旨趣的学者,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开创者。
(14)、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
(15)、苏格拉底在哲学家里面是出了名的丑:秃头,大圆脸,肿泡眼,塌鼻子,大嘴厚唇,腰围粗巨,大肚便便,蹲在那里活像一个大酒桶。同时他也不修边幅,不怎么注意外表和个人卫生,常年穿着一件破旧外套。
(16)、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17)、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18)、苏格拉底的忍耐力和节制在这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妻子的打骂疯闹,苏格拉底从来没还过手,甚至没有生过气。
(19)、智慧的苏格拉底发现了美貌的阿尔西比亚德,他立即想要将自己“不朽的美”孕育给他。
(20)、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1)、古希腊哲学的第二时期就是苏格拉底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希腊的三贤,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古希腊三贤的传承关系是;
(2)、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再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3)、不得不感叹一下,除了最后的结局不太完美,这历程简直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也是最成功的人士写照。(大家不妨想象一下,这就像一个中国的高官,在战争期间先后叛逃美国,俄罗斯,并在这两个国家担任要职,而最后还能回到中国担任将军。其荒谬程度可见一斑。)
(4)、这意味着什么呢?社会正义关心的是在一个政治社群中,谁应该得到什么的问题。诺齐克认为,只要我们能够保证,每个人的财产持有(propertyholdings),都符合最初占有和转让的正义原则,那么整个社会便是公正的。如果政府根据某些模式化(pattern)或非历史性的正义原则,例如平等原则或需要原则,透过征税将我的财产强行转移给别人,那便严重侵犯了我的权利,剥夺了我的自由。私有产权应得到绝对保障,因为它构成了人身权不可分的一部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有权完全拥有自己,当然包括可以自由支配正当得来的财产,并通过我的聪明才智赚取更多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不违反上述两条原则,那么最后出现的财富不均,也是无可置疑的。
(5)、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6)、苏格拉底曾说过:“我跟赞西佩一起生活,就像马夫喜欢烈马。马夫驯服烈马以后,就能轻而易举驾驭其他马匹。我也一样,和赞西佩待在一起,使我学会了调整自己,能够适应其他任何人。”
(7)、“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8)、启示: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9)、1994年诺齐克被诊断出身患胃癌,医生甚至估计他最多只有半年寿命。但诺齐克对生命始终保持乐观幽默的态度,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著书教学,对生命没有任何抱怨。正如他说:“我五十五岁的寿命,已较人类历史上大部分的人长命了。……在我余生中,我没有任何强烈渴求去改变我的生活。我没有心怀跑去大溪地的秘密欲望,或想变成一个剧院歌星,又或想成为一个赛车手或院长。我只想一如以往地,爱护我的妻子和孩子,和他们玩乐,并且做我平日一样做的事情:思考、教学和写作。”
(10)、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70或469年的雅典,是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的儿子,父亲可能是一位石匠,母亲是一位助产士。苏格拉底的家境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不是穷人,基本可以确定小时候的他没有金钱方面的困扰。
(11)、到了1998年,诺齐克被哈佛大学委任为“大学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是哈佛的最高荣誉,当时全校只有十七人享此殊荣。2001年10月诺齐克出版了他最后的一本书《不变性:客观世界的基本结构》。这是一本深具野心之作,诺齐克意图另辟蹊径,对哲学中争议不休却无定论的一些根本问题,提出自己一套解释。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真理?真理和客观性的关系如何?如何回应相对主义的挑战?意识(consciousness)和伦理的功能是什么?诺齐克运用了生物、物理、博弈论等各方面的知识,试图从宇宙进化论的角度,解释科学及伦理世界的客观性。
(12)、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四大哲学思想在四个不同的地方几乎同时涌现,伟大的文明导师好像约定好一样,一齐降临凡间。古希腊出现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阿基米德等一众思想家,古印度诞生了奥义书和释迦摩尼,古以色列出现了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等犹太先知,中国则出现了孔孟老庄为首的百家争鸣。
(13)、苏格拉底很丑,但是他口才无双,智慧无与伦比,“我每次听他讲话,心就狂跳起来”;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及成就简介11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