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精选中国孤儿伏尔泰剧本67句

[db:分类] 二七美文网 0℃

中国孤儿伏尔泰

1、中国孤儿伏尔泰原文

(1)、我跟自己说:就算成长的环境再阴暗,我也有开花的权利。

(2)、伏尔泰为其作品加以副标题《孔子道德五幕剧》,可以看出其对东方道德的认同。作品仅用了原剧的立意,在时代背景,主要人物等方面皆做了改动。一个单纯的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变为阐释东方文化的道德剧,这是此剧成功的关键。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成吉思汗入主中原之时,宋代皇帝的遗孤被人藏起。在文明和野蛮的对抗中,成吉思汗被感化,放弃杀害赵孤。《中国孤儿》在法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源自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当然,伏尔泰对它的重新阐释也功不可没。

(3)、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五幕剧本(名: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1735年出版),是中国最早传至欧洲的戏曲作品。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改编为《中国孤儿》,在英国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

(4)、英国剧作家詹姆斯·芬顿没料到自己的作品将以音乐剧的形式重回中国。

(5)、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一般说来,为了使一定国家的艺术家和作家对其他国家的居民的头脑发生影响,必须使这个作家或艺术家的情绪是符合读他作品的外国人的情绪的。”我认为,《赵氏孤儿》在西方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就在于,纪君祥的这部作品包含了十八世纪法国人和西方人的某种“情绪”。

(6)、在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曾经涌现出一批泰斗级大师,其中就包括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的伏尔泰。伏尔泰原名叫做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是18世纪时期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7)、而与之形成鲜明呼应的是,作为此次中希文化和戏剧交流合作项目的希腊方面代表利瓦西诺斯导演,也明确地把中希双方的这次戏剧合作定位是中西方两种戏剧文化之间交流、碰撞的实践,甚至是冒险:“这部作品是中国和希腊国家剧院的一项非凡实验,国家话剧院应当是先锋艺术的代表,用中希双语呈现一部剧作,让观众听见两种语言,看见两种表演流派、两种类型的演员,是个冒险但伟大的尝试”这也意味着,此次中希两国之间的成功的戏剧合作,不仅有着对于中西戏剧交流的历史传承意味,更是运用创新的戏剧观念及表演手段,对于中外戏剧经典进行的现代诠释,让当代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及价值,彰显戏剧艺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

(8)、阁下,我本打算像那些热那亚人一样,为您献上一尊大理石塑像可现在能奉纳的只是些许中国人的形象。这部小小的作品看来不大配得上您。因为剧本中尚无一位英雄能以其神思睿智凝聚起万众景仰,也没有一位豪杰能想到用四尊火炮便重创一支英国特遣队。此奉纳之菲薄,我自心知肚明;但以四十年之交情论之,一切似皆大可原宥。也许有人会说,我既已隐居于阿尔卑斯山麓面对终年积雪,自当做个哲学家便也罢了,乃屈服于虚浮之念,将剧本付梓,此塞纳河畔往日之辉煌竟不能忘情耶?然而,我只聆听自己的内心;惟有它能给我指引;惟有它始终启迪我的言行;您知道,我心也时会犯错,但历经考验后,如今已不复如此。故而,若这部拙作在我身后依然能流传些时日,就请您告诉大家,您对这位作者绝非漠然于心;就请您让大家明白,如果说令舅祖(5)对法兰西艺术缔造有功,则您当属对法兰西艺术复兴有力。

(9)、(黄锺尾)谢君恩普国多沾降,把奸贼全家尽灭亡。赐孤儿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忠义士各褒奖,是军官还职掌,是穷民与收养。已死丧给封葬,现生存受爵赏。这恩临似天广,端为谁敢虚让。誓捐生在战场,着邻邦并归向。落的个史册上标名,留与后人讲。(3)(P.1498)

(10)、(10)路易十二(LouisXII,1462-1515),法国国王,1498—1515在位。

(11)、(11)查理八世(CharlesVIII,1470-1498),法国国王,1483-1498在位。

(12)、(仙吕)晋灵公江山合是休,屠岸贾贼臣权在手,携天子令诸侯,把俺云阳中斩首,兀的是出气力下场头。

(13)、元代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经过明人的改编后,思想主旨日益明确。18世纪初,作品传入欧洲,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演出后引起轰动,并进一步推动了当时欧洲的中国文化热。本文将重点考察《赵氏孤儿》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希望能给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14)、伏尔泰编剧有一条宗旨,那就是“以前世历史事实感召后世人为力”。他非常讲求“以真实的历史事实感人”。将中国题材引入戏剧创作是出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一贯的关切和向往。欧洲诸国喜欢收藏中国文物,其宫廷内外出现了一种对“中国风尚”的特殊嗜好,而这种“东方趣味”风行的迹象已为伏尔泰亲眼所见。

(15)、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16)、从古代走到现代,从中国走到欧洲再回来,从元杂剧到话剧再到音乐剧,“赵氏孤儿”这一次要怎样再“活”一遍?

(17)、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主要体现在求同和学异两个方面,一是对相同点的心理认同,即对文本本身的价值接受或认同。二是对不同点的了解需求。《赵氏孤儿》经过明刊本的加工后,恰恰符合这两个条件。

(18)、(8)皮尔贝(Pilpay),指古印度著名的韵文寓言集《五卷书》(Pañchatantra),其作者据传是毗湿奴·沙玛(VishnuSharma)。

(19)、我敢说,从《亨利亚德》(Henriade)到《扎伊尔》(Zaïre),再到这部《中国孤儿》,无论我写得好坏,始终都是这一原则在引领我的文思;我敢说,我在路易十四时代的那部历史中就已颂扬过我的君主和我的祖国,却从不曾有过任何阿谀。我就是这样在工作中消耗掉了自己四十年的光阴。我们不妨看一看由那位知名的纳瓦莱特(Navarette)译成西班牙文的一位中国作家的话吧(14):

(20)、自清代中后期花部乱弹兴起,《赵氏孤儿》便被改编为各种地方剧种,几经演绎,流传至今。现在比较著名的有昆曲《八义记》、秦腔《赵氏孤儿》(亦名《八义图》、《狗咬赵盾》),京剧《搜孤救孤》、《赵氏孤儿》,豫剧《程婴救孤》,粤剧、越剧、蒲剧、和河北梆子《赵氏孤儿》等,各剧种之间互相学习,流传甚广。《赵氏孤儿》已经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2、中国孤儿伏尔泰剧本

(1)、如果你写出了什么作品,只能请朋友们过目:务必对公众和同行保持戒惧;因为会有人把你从未做过的事情归咎于你。诽谤拥有喇叭无数,这些喇叭的聒噪会害得你万劫不复,而真理则无言地守在你的身边。那位著名的大臣“铭”(Ming)曾被人斥为歪批“天理”(TianLi),不尊被称作“王”(Vang)的皇帝;结果人家发现,那位垂垂老者已创作完成了“君主颂”和“天理赞”。

(2)、元代,中国和西方有着比较密切的文化交流。“蒙古的几次大规模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揭开了中国与欧洲交通的新篇章”。“西征也在客观上打通了交通的道路,一大批欧洲人,包括教士、使臣、商贾和旅行家,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涌向东方。”。中国的对外关系,也由周边国家扩展到了非洲和欧洲。

(3)、第作品的创作符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要求。其中加入了爱情故事,增强了娱乐功能和观赏效果。这种爱情故事,并非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而是西方式的英雄同美女的爱情。伏尔泰还“遵照欧洲的新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则,把《赵》剧的动作时间从二十多年,缩短到一个昼夜”,使作品符合西方的欣赏习惯。

(4)、(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5)、伏尔泰版本的《赵氏孤儿》,时间从春秋时代改到了宋末元初。大致故事为,南宋末年,成吉思汗(Gengis-Kan)攻陷北京,宋皇临死前向大臣张惕托孤。成吉思汗闻讯后四处搜捕大宋遗孤,以求斩草除根。张惕(ZamtiouPierreSarrazin)为了救孤,不惜以自己的儿子顶替宋皇之子,而其妻伊达梅(IdaméouMademoiselleClairon)虽然理解丈夫,但强烈的母爱又使她拼死反对丈夫的决定……由此在成吉思汗、张惕夫妇与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6)、《赵氏孤儿》(L’OrphelindelafamilleZhao),原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LaGrandVengeancedel’orphelindelafamilleZhao)或《赵氏孤儿冤抱冤》,是元代纪君祥(一说纪天祥)创作的历史杂剧,相关历史事件最早记载于《左传》,讲述的是春秋时代晋国发生的一个故事。该剧被列为元杂剧的四大悲剧之在中国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7)、(1)本文根据《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首演原作影印本译出,海牙:让·尼尔姆出版社(JeanNeaulme),1923年,第3-7页。

(8)、他在献词中说:“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

(9)、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生《西游记》精读研学营

(10)、(黄锺尾)谢君恩普国多沾降,把奸贼全家尽灭亡。赐孤儿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忠义士各褒奖,是军官还职掌,是穷民与收养。已死丧给封葬,现生存受爵赏。这恩临似天广,端为谁敢虚让。誓捐生在战场,着邻邦并归向。落的个史册上标名,留与后人讲。

(11)、突破这种限制的是伏尔泰。这位仰望东方文明的西方文豪看到了马氏的节译本之后,既感动,又兴奋,决意要把《赵氏孤儿》搬上法国舞台。此举,决非一时兴趣所致,也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他对中国文明的仰慕之情与《赵氏孤儿》积淀着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道德意识不期然的撞击,是发生在十八世纪中法文化汇流历史大潮中的一种时代契合。从接受美学“动力过程”来看,则是法国读者对《赵氏孤儿》悲剧精神和道德意识的鉴赏力升值的结果。鉴赏力就是批判力,是对美与缺陷的发现力。它是审美的,又是批判的。读者鉴赏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发现和潜在的审美功能的实现,因此,它在接受外来作品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读者,伏尔泰具有一般接受者(译者马若瑟、编者杜哈德)所没有的优势:他既是高明的鉴赏家,又是敏锐的批判家,所以,他比一般读者具有更高的鉴赏力,更能理解《赵氏孤儿》的美学价值,也更能洞察现实中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赵氏孤儿》传到伏尔泰那里,法国接受者对这部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才发生了一个飞跃,至此,它也才算是确切意义上地被法国人接受了下来。

(12)、思想的禁锢,来自于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在法国皇家内部,他们以麻痹的方式欺骗底层民众,自己却醉心于享乐之中。在如此观念之下,社会道德体系开始迅速崩塌,人们也开始形成了唯利是图的利己观念,整个法国之内弥漫着一股奢侈浮夸之风。正是因为如此,伏尔泰决定以华夏儒家的精神理念唤醒世人,令社会体系迅速回至常态,经过反复筛选,他最终找到了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赵氏孤儿》。

(13)、他在视频寄语中表示:“这部戏剧杰作彻底迷住了我。如今,我们有新的音乐、新的歌曲、新的演员、新的剧院,和一个新的世界去呈现它,我万分期待。”

(14)、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纪的欧洲,西方的精英阶层在努力的了解东方,了解中国,可中国对西方的想象和接受兴趣却几乎为零。这种文化上的故步自封、经济上的闭关锁国,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对外战争的失败,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15)、伊美达为了保护自己儿子,先供出了皇子,然后又去搭救皇子,最后无望之后,她知道自己背叛了丈夫,最终选择了跟丈夫和自己的儿子一块去赴死。但成吉思汗一是念及旧情,二是被伊美达的举动所感动。成吉思汗赦免了他们。成吉思汗还任命伊梅达的丈夫张惕为官,帮其治理国家。

(16)、上天不会无缘无故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它让你放弃和等待,是为了给你最好的。

(17)、《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主要生活于大都,这里是北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心。纪君祥根据《左传》《史记》等素材和流行的故事元素,创作了这幕杰出的历史悲剧,其出于史而又不囿于史的创作精神,是后世攀附经史的文人所无法比拟的。

(18)、伏尔泰所看中的,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国人高尚的道德观念,因为在他看来,这无异于是现代社会的最终理想目标。故此在伏尔泰的笔下,一部名叫《中国孤儿》的话剧就此产生,并在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大戏院正式上演,可谓是盛况空前。

(19)、元代,中国和西方有着比较密切的文化交流。“蒙古的几次大规模西征和四大汗国的建立揭开了中国与欧洲交通的新篇章”。“西征也在客观上打通了交通的道路,一大批欧洲人,包括教士、使臣、商贾和旅行家,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涌向东方。”(2)(P.591)。中国的对外关系,也由周边国家扩展到了非洲和欧洲。

(20)、在当时来说,侯爵是于连的大恩人,于连却勾引他的女儿,破坏了女儿计划中的婚姻,也是属于忘恩负义的下流行为。

3、中国孤儿伏尔泰PDF

(1)、伏尔泰的一生,一直为“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而奋斗,同时也撰写了许多著作,用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等。

(2)、(9)洛克曼(Lokman),阿拉伯作家,著有仿《伊索寓言》的《寓言集》。生卒年不详。

(3)、◈《中国文艺评论》|论当代戏剧的反仪式化倾向/丁罗男

(4)、地铁:乘地铁2号线至袁家岭,步行约600米至湖南大剧院。

(5)、2003年,北京人艺排演了由林兆华执导的《赵氏孤儿》,同时,国家话剧院新锐导演田沁鑫也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改编。改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人艺版的结尾处,孤儿放弃了复仇,不愿承担前人的过错。而国话版的结尾,则是孤儿在复仇后,对亲情的感念。这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对复仇情节的重新审视。当然,作为一部历史剧的经典,尊重原著是观众对作品最大的审美期待,但改编本身也说明,《赵氏孤儿》的复仇情节,与现代社会所宣扬的法制精神与家庭亲情都是背离的。这些改编游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赵氏孤儿》也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

(6)、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在中外戏剧史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成为西方人较早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面窗口。它的成功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元代的多元文化,是作品艺术成功的关键,也是西方人中国记忆的主要依据;明清两代作品思想主旨的确立,是西方人中国想象的文化基础;西方的文化输出,和与东方对话的需求,是作品成功传播的外部原因。《赵氏孤儿》的成功,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7)、我们不妨将《赵氏孤儿》与十七世纪英国和西班牙的悲剧——这种悲剧至今仍在比利牛斯山脉和英吉利海峡一带盛行——做一番比较。这部中国悲剧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五年,就像莎士比亚和洛佩·德·维加(12)那些恐怖的、被称为悲剧的讽刺剧一样,众多匪夷所思的情节在剧中繁杂交织。赵氏家族的宿敌想害死赵家之主,先是放出一条硕大的恶犬欲扑杀之,诡称该犬能辨别忠奸,犹如我们国家那位雅克·埃玛尔(JacquesAimar)能用其魔杖甄别窃贼。然后是矫诏,假皇帝之命给赵家送去一条绳子、一瓶毒药和一把匕首;赵家之主按戏剧套路唱了一段后便刎颈自尽了,因为率土之滨,所有臣民都必须服从于中国皇帝的神授君权。那迫害者将赵氏一门三百余口满门抄斩。成了寡妇的公主诞下了孤儿。那迫害者灭了赵氏一门后仍余怒未消,还要斩草除根,把那唯一的遗孤杀死在襁褓中,于是便有人把这孩子藏了起来。这灭绝者竟下令掐死附近村庄里的所有孩子,好让那孤儿在这场屠戮中难逃罗网。

(8)、伏尔泰的一生,一直为“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而奋斗,同时也撰写了许多著作,用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等。

(9)、如若细化到具体情节的处理,伏尔泰所作的最大改动乃是《赵氏孤儿》中程婴之子,即《中国孤儿》中张惕之子的生死命运。元曲《赵氏孤儿》中,程婴假意卖主求荣,向屠岸贾告发孤儿藏身之地,实则用亲子替代了少主,令仇家深信找到确是赵家遗孤,当着程婴的面处决了他的亲生骨肉。在原剧中,程婴的牺牲精神和忠义果敢完全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丝丝入扣地迎合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事实上,十八世纪部分法国观众和批评家一味强调血亲相残情节给欧洲观众带来的震骇,然而类似弑父或弑子的情节早在欧洲人熟悉的古希腊神话中大量存在。从克罗诺斯在母亲帮助下阉割父亲乌努诺斯,坦塔罗斯杀死并烹煮亲生儿子邀神赴宴,俄狄浦斯无意间杀死亲生父亲娶回亲生母亲,阿伽门农将亲生女儿伊菲革涅献祭给阿尔忒弥斯;美狄亚为了报复背叛的丈夫伊阿宋而亲手杀死一双亲生儿女……对于欧洲读者来说,这些家族至亲相残故事并不陌生。即便在高乃依出版于1647年的悲剧《赫拉克勒斯》(Héraclius)中,也曾出现过就类似的情节:赫拉克勒斯是莫里斯皇帝(Maurice)的遗孤,为了少主不遭到弗卡斯(Phocas)的杀害,忠诚的女管家列奥蒂娜(Léontine)也用亲生儿子换取了赫拉克勒斯的性命。而高乃依对于这样的牺牲精神表示了钦佩和赞誉。可见,至少在17世纪的法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社会并无太大差异,《赵氏孤儿》中程婴献子救主的行为与希腊神话甚至法国古典悲剧之间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效忠君主都被视作高尚品格。而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文化中,家族至亲间的彼此残杀之惊心动魄更胜过仇人间的血腥屠戮,也更富于戏剧的张力。

(10)、(幺篇)落不的身埋土一丘,分付了腮边雨泪流,将别话不遗留,怕孩儿成人长后,交与俺子父母抱冤仇。(1)(P.310)

(11)、孤独是半身浸江,秋水生凉。寂寞是全身如林,寒意渐深。

(12)、《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主要生活于大都,这里是北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心。纪君祥根据《左传》《史记》等素材和流行的故事元素,创作了这幕杰出的历史悲剧,其出于史而又不囿于史的创作精神,是后世攀附经史的文人所无法比拟的。

(13)、◈《中国文艺评论》|民族歌剧《尘埃落定》:情歌一曲动京华

(14)、ISBN978-7-301-24935-2

(15)、中希双语版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海报(左)

(16)、然而,在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的浩浩大潮中,《赵氏孤儿》发出的涛声是深沉悠远的,《中国孤儿》激起的回响是亢奋有力的,这涛声,这回响,组合成一支新的合力,又推动着中法文化交融的滔滔浪涛继续向前突进。

(17)、首先,作者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改为蒙古即将统一中国之时,为这个对大众来说完全陌生化的故事,安上一个熟悉的话题。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国,领土广大,几乎涵盖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概是黄色人种给西方最为深刻的印象。西方文化中对强者的认同,是作者选择这一背景的重要原因。

(18)、从中仅能推测作品的基本情节。屠岸贾大权在手,蒙蔽君权,主人公将被斩首,等待孩子报仇雪恨。楔子部分奠定了全文的“报仇”的基调。故其正名为“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

(19)、(2)蔡美彪.周良霄.周清澍.张岂之.范宁.朱瑞熙.严敦杰等著.中国通史(第七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

(20)、《赵氏孤儿》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曾被各种戏曲形式所吸收,演绎出一幕幕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在整个故事之中,主角程婴为了能够保住主人的血脉,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献出,用“调包计”换来了希望,并在欺骗屠岸贾之时,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与此同时,公孙杵臼不惜以性命为饵诱屠岸贾受骗,诠释了忠义之士一生最执着追求的理念。

4、中国孤儿伏尔泰图片

(1)、第屠岸贾最终成了替死鬼熟悉晋国军政的读者都知道,晋国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六卿手中。所谓六卿就是晋国军队的六大将领,既是军事巨头,也是政治巨头。六卿一般比几大家族轮着当,这是晋国最有权力的人。

(2)、(9)亮相法国感动法国观众http://www.dahe.cn/xwzx/sz/t20080607_13233htm

(3)、《赵氏孤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曾被太史公记载于作品《史记》之中。《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在晋国晋景公时期,以赵盾为首的赵氏家族控制着朝内的大权,但是晋景公本人却崇信奸臣屠岸贾,二人合谋铲除了赵氏家族,令其满门皆灭,只留下一位怀孕的赵庄姬。

(4)、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至极致,不堪与世谐和。

(5)、2003年,北京人艺排演了由林兆华执导的《赵氏孤儿》,同时,国家话剧院新锐导演田沁鑫也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改编。改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人艺版的结尾处,孤儿放弃了复仇,不愿承担前人的过错。而国话版的结尾,则是孤儿在复仇后,对亲情的感念。这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对复仇情节的重新审视。当然,作为一部历史剧的经典,尊重原著是观众对作品最大的审美期待,但改编本身也说明,《赵氏孤儿》的复仇情节,与现代社会所宣扬的法制精神与家庭亲情都是背离的。这些改编游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8)(P.37~42)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赵氏孤儿》也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

(6)、如果结果不如你所愿,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7)、这部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则完全是另一个题材。我还选取了一个与这二者截然不同的题材,只是名字有些相似。我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成吉思汗那个伟大的时代,我想通过这个时代描绘出鞑靼人和中国人的风俗;这种风俗描写虽说是艺术的秘笈之但若不能激发出公众的道德感,则无异于虚浮的消遣。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中国孤儿伏尔泰剧本6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