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
1、叔本华对女人的评价
(1)、而此时的叔本华还在和会计书本约会。他早已厌烦至极,所以越来越痛苦。从他在这个时期写的诗便能看出来:
(2)、别人的尊敬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更大的满足,因为它与我们的价值紧密相关;但别人对我们的喜爱并不直接与我们的价值连在一起,因为喜爱出自主观,而尊敬却出自客观。
(3)、至于叔本华,他对女性的关注和论述,不像前面几位,情绪那么浓,倒是颇有几分社会学色彩。叔本华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判断。
(4)、叔本华引用一位诗人的话说,“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5)、1848年,叔本华目睹了法兰克福的暴力革命,开始担心自己以及财产的安全。实际上,即使没有社会动荡,叔本华对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很担忧。他在床边放了一把剑和一把上膛的手枪,以防盗窃。对想要从他的窗户射杀革命者的士兵表示友好欢迎。叛乱没有给叔本华造成任何损失,于是他盛赞执政者恢复社会秩序的能力。他甚至修改了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留给一个普鲁士基金,该基金帮助了在1848年与革命军作战时受伤或丧生的士兵及家属。
(6)、之后叔本华结识一个黑头发的小演员,小演员长的很漂亮,叔本华说他只是对她有性冲动没有爱情。这女人和叔本华在一起有两个儿子,却不是叔本华的
(7)、《附录与补遗》也是叔本华最后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没有包含他完整的哲学体系,从书名也看得出。全书不再是对哲学概念的探讨,而是针对人生幸福、俗世种种处事原则发表了大量观点,对普通人来说很实用,颇具启发。当然,这些观点脱胎于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可以认为这是他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通俗化改编创作。我们国内版本众多、长盛不衰的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就是摘自《附录与补遗》。
(8)、亦舒在《圆舞》中写道:“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会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9)、真正有气度,有风度,有气质,有魅力的人,往往是那些低调之人。
(10)、1803年,叔本华中学毕业,想考大学搞学术研究,对做生意越来越没兴趣。可是家里就这一个儿子呀,你不继承家业,你爸的百年老店梦不就黄了么。叔本华老爸是个文化人儿,物理打磨和强制执行都不合适,而是直接上诱惑:儿砸,你有两个选项:A、跟我们一起全家英法两年游,回来之后继承家业B、我们出去游山玩水,你自己在家复习考大学、上大学,好不啦。
(11)、社交在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五花八门的社交活动,不论是线上的联络,还是线下的交流,大家享受着与他人聊天、被人群围绕的感觉。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着自己特有的社交属性,每个人都处在与外界和他人的互动关系之中。
(12)、一八二一年八月,叔本华在柏林的时候,有一天回到家里,发现同屋女房客玛露克杜(四十七岁、裁缝师)和她的两个朋友,竟在他房间前的公用客厅开起讨论会来,叔本华在满心不愉快之余,先是礼貌地劝她们退出屋去,两个客人都出去了,唯独那位女房客,硬是不动,再劝,还是不听,他便出手把她“拖”出去,并把她的东西,扔出房外,于是再度恶言相骂起来。叔本华又推了她一把,女房客倒在地上,惨嗥一声,——声称右手受重伤,一生无法工作,这事便闹到了法庭。虽然叔本华力辩她侵犯他的权力,但他粗暴的行动,仍然使他输了这场官司。这件案子,缠讼达五年之久,但最后,叔本华仍被判供养女房客一生。
(13)、相反,一个出身贫寒的人,长大之后如果变得富裕了,他会认为他的富裕是自己争取来的。因为他已经穷过,并且自认为自己具备促使自己变得富裕的能力,所以他会大手大脚花钱,不懂得节约,并且还保持这样一个信念:“大不了我变回以前的穷人,之后东山再起。”所以小时候穷过的人,长大之后不懂得珍惜财富,反而认为财富就是用来享受的,否则自己的付出也就没有价值了。就这样,那个自小穷过,后来变富了的人,一不小心又变回了穷人。但是,他想东山再起的时候,已经时过境迁,他积累财富、赚钱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他只能一辈子做穷人,一直到终老。
(14)、等他1819年玩够了回来,本来满心欢喜期待的铺天盖地的赞美并没有,甚至连批评都没有。因为他的书一本也没卖出去。
(15)、这段经历使他花了一些时间研究超自然现象和魔法。他对现有研究持批评态度,认为大多是荒唐的或骗人的,但他相信超自然现象真实存在,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哲学将其解释为意志的表现。
(16)、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剧本第三幕中有句台词:“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同样的,一个乞丐一旦富裕了,他就会想方设法纸醉金迷、酒池肉林;一个乞丐如果做了皇帝会怎样?关于这个,我们国家的古代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无需多言。
(17)、如何脱离这种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的命运?连哲学家叔本华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办法,可见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叔本华告诉我们要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放下我执,这一点更像佛家的教诲。
(18)、而越是爱显摆之人,其实内心越空洞,她们总是试图通过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来获得存在感与满足感。
(19)、这样一来,为了不让孤独变为无聊,让闲暇的时间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了。
(20)、男人小便的时候从来不会洗手,大部分男人不喜欢马桶,他们喜欢蹲坑。我的一个同学,他就是死活不愿意做马桶上,他如果上大号他都是双脚踩在马桶上的。
2、叔本华的论女人
(1)、高贵,是举止投足间流露出来的高雅不俗的气息,给人的是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神圣,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状态。
(2)、1820年,为了宣传自己的哲学理念,叔本华来到柏林教书,重点研究康德和柏拉图。他之所以选择到这里教书,因为他的仇敌黑格尔已经在那里成为了德国哲学的超级明星,他不服气,来这里面对面硬刚。叔本华坚持在黑格尔开课的同一时段开课,想看看同一时间听谁课的学生多。这个完美控制变量的对照实验以叔本华的惨败而告终——他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人。他还嘴硬说:“这印证了我的观点,天才的思想总是得不到赞赏。”
(3)、他的好朋友维兰德曾告诫他说,在大学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没用的课,显然指的就是哲学这类课。然而叔本华已经选好了人生的道路。通读大量哲学后,他给维兰德写信说:人生就是苦难。我已经决定花费一生的时间来了解它”。都说年轻人要迷茫很久、选错很多次才能定下自己的志向,然而21岁的叔本华已决定投身哲学,这志,那时就算立下了,而且很坚定。
(4)、作者简介:张镭,男,笔名:阿容,原名:张龙桥,江苏宿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著有杂文随笔十余部,长篇小说两部。
(5)、而们经常犯的错就是我们老是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看得太过于重要,或者说这错误应该是根植在我们本性当中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不管你说怎么样,我们对于这一错误的理解都有会有损害我们的幸福。如果说明明就是外在的良心,良心是内在的名著的话,那么这个说法可能在某些程度上会满足到很多人,因为客观上名誉对他认为我们对于价值的一个看法,主观上说是我们对其他人看法的一种猜忌。
(6)、很多男人只有早上才会刷牙,晚上刷牙的男人很少哦!
(7)、不出意外,回到魏玛的叔本华又和亲妈争吵不断,很快就被赶出家去,搬到一个乡村旅馆。独处的叔本华效率很高,在那个小旅馆里他完成了自己的首部著作《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凭借这个作品他得到了耶拿大学博士学位。当年11月写完的时候,他还给亲娘寄了一份。约翰娜混的可是文学圈,甚至写了几本当时还挺受欢迎的小说。亲妈评论说,瓜娃子,你这本书看标题是写给药剂师看的吧。叔本华大怒,说:我的书肯定会在您的破书被世人遗忘的时候继续流行。他甚至断言:你将来不会因为你的破书而被世人记住,只会因为是叔本华的母亲而被人记住。
(8)、随着叔本华的哲学逐渐被人赏识,书籍热卖,他终于以杰出思想家,人类精神导师的身份受到推崇。倾慕他的女人越来越多,他开始有了自信
(9)、有的人是懒得交际,有的人完全就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有的人怕跟人类有牵连。而叔本华不是不愿意交际,是他自持清高觉得没人懂他,包括他的母亲
(10)、叔本华的第一个女人是一个女仆,女仆为她怀了孕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叔本华虽然没有否认这个孩子,但他却退缩了,他觉得这个女仆配不上自己,他用钱摆脱了这个女人,后来这个女儿仅活了一个多月就死了
(11)、此时的叔本华在发奋写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对佛教和印度教产生了兴趣,他的表象和意志理论在阅读《奥义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他说,“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研究能像奥义书那样有益和高尚。它是我生命的慰藉,也将是我死亡的慰藉。”
(12)、高贵的女人,有谈吐,有内涵,有修养,就犹如一朵娇滴滴的白莲花,默默绽放着自己的优雅。
(13)、当我处境很好的时候,我的诗歌之火相当微弱。但在逃离迫在眉睫的灾害时,它却熊熊燃烧。优美的诗歌就像彩虹,只能描画在暗淡的背景。诗人的才情喜欢咀嚼组忧郁的心情。
(14)、那时,母亲约翰娜和妹妹阿黛尔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约翰娜的写作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收入,人气也下降得厉害。1838年,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去世了。他和妹妹阿黛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直保持通信,直至妹妹在1849年去世。
(15)、叔本华的思想中,悲观的成分很明显,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所谓的人要在不断追求中满足自身,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来证明活着的意义
(16)、罗伯特·布里夫解释了女人的高攀择偶的本性,她们通常都是“向上结亲”。换句话说,她们与雄性发生关系就是为了男人赋予她们的好处:
(17)、低调的女人,朴实无华中,流露出的才是高贵的气质,给人一种纯洁而高雅的气息。
(18)、至于越不擅长交际的人都是高手,我们也要一分为二
(19)、女人的天性是服从。女人就是要求被主宰:年轻时,主宰是情人,年老时,主宰就是牧师了。
(20)、叔本华用他睿智的洞见冷眼旁观着自己的时代,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分析着矛盾的人性。世人给他的鲜花和掌声来得有点晚,但是终究还是来了,起码也让他看到了。晚年的叔本华也算是和他憎恶的世界有了完美的和解。毕竟他并没有教唆我们用自杀去逃避世界的痛苦和无聊。他告诉了我们超越痛苦的方法。
3、叔本华对待女人的态度
(1)、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曾说过:“女人和男人仅有身体上的不同,而没有智力和性别品质上的区分。”
(2)、一个人内心越丰盈,往往越低调,而默默地努力活自己。
(3)、她们渴望通过别人的肯定与点赞,别人的羡慕与嫉妒,而获得存在感,获得满足感。
(4)、这样的她们,反倒能流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人觉得高贵。
(5)、在叔本华看来,一夫一妻制是让大部分女人陷入痛苦生活的制度。
(6)、当一个女人,谈吐中满是炫耀的时候,无气质可言,有的只是庸俗与肤浅,有的只是低廉与金钱的味道。
(7)、美国大法官金斯伯格:你要做淑女并保持独立!请努力成为你自己人生的决策者
(8)、另一方面,德国革命失败后整个社会弥漫着幻灭情绪,使得这个作品中充满忧郁、悲观色彩同时语言又简明有力通俗直白的哲学家,开始比黑格尔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
(9)、作为爱智慧的哲学家,叔本华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不乏真知灼见,但《论女人》将其思维短板暴露无遗。
(10)、但一夫一妻制,可以解脱男性的责任,却让女性承担着更多的社会义务。
(11)、叔本华的朋友伦特舒茨制作了他四幅肖像中的第一幅,但叔本华并不太喜欢这幅肖像,很快把它卖给了一位富有的地主维斯克,维斯克竟然特意建造了一座房子来展示这幅肖像。叔本华对此既感到受宠若惊,又感到好笑。他笑称这是他的第一座小教堂。
(12)、生活中,想要看一个女人是否能够成大事?就看他情商高不高,会不会为人处事?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能力越强,价值就越大,最后得到的也越多,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情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处事比较圆滑,能够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13)、性别差异是天生的,是生理上变化的结果,而性别差距则是后天形成的,是历史文化作用的结果。男人和女人一生下来时并没有什么差距,只是后来的环境使他们有了差距
(14)、炫耀,不是一种本事,而是一种肤浅与无知,更是一种愚蠢。
(15)、面对如此自负的哲学家叔本华,也许很多人会对他孤独是最高境界的社交理论保持赞赏,而实际叔本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说这样的话却没人会关心
(16)、而在一夫一妻制的国家中,已婚女人的人数是有限的,在上层社会,存在着一群老处女,过着寂寞难耐的生活;
(17)、女性擅长照顾、取悦、慰藉不同年纪男性,这种男性视角的赞美女性真的收货吗?
(18)、实际上,上述理论还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许多贪官都是小时候穷过的人,都是出身贫寒的人?
(19)、几个月后,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尸体在家里谷仓旁的运河上被发现。是自杀还是失足,原因不得而知。父亲的意外身亡,没有立即让叔本华摆脱乏味的工作,而是先让他的母亲约翰娜没了缰绳,开始放飞自我。
(20)、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并不是娱乐结束后的无聊和痛苦,而是去减少对外界社交的需求,去扩大自己内心的自由,追寻精神和思想的价值,并获得完全的、真正的平和心境。对社交活动进行适当的节制,回到自己的存在本身,成为自己,这才是获得幸福的正确道路。
4、叔本华对于女人的看法是什么
(1)、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贾纳韦(ChristopherJanaway),2005年起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曾任教于悉尼大学以及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对叔本华、尼采及美学的研究。已出版著作《超越无私:读尼采的系谱学》(2007)、《叔本华》(2002)、《叔本华哲学中的自我与世界》(1998)、《关于卓越的意象:柏拉图的艺术批评》(1995)等。作为一个著名的哲学和文艺理论大家,克里斯托弗选择这个主题探讨,可谓知难而进,因为一不小心,如果无法提供满意的答案,是会砸自己的牌子的。
(2)、1821年8月,在他开始为期三年的旅行之前,叔本华和他在柏林的邻居、47岁的卡罗琳·马奎特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执。
(3)、解构女人的行为的法则。叫做罗伯特·布里夫法则。简称布里夫法则。
(4)、一旦不再担心和指望别人的看法,那奢侈、排场十之八九就马上销声匿迹。
(5)、叔本华本来计划将休谟的作品翻译成德语,将康德的作品翻译成英语,可惜均遭到出版商拒绝。
(6)、很多人对30岁时的叔本华能写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如此厚重悲观的大作,颇为不解。实际上,除了自带学霸体质疯狂吸收知识,英法两年游对他影响巨大,此后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有了方向。人生的苦难在青春期的叔本华身上已经生根,独树一帜的哲学体系自那时就开始发芽,到30岁时长成参天大树。
(7)、1836年,叔本华出版《论自然中的意志》。
(8)、她们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价值,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9)、而在下层社会的女性,承担着力所不能及的繁重艰辛劳动,或者沦为妓女,过着屈辱的生活。
(10)、1831年,由于担心霍乱疫病流行,叔本华决定离开柏林。
(11)、她们不羡慕别人,也不嫉妒别人,也无需和别人比较与显摆,来把别人比下去,把别人踩在下面。
(12)、在叔本华看来,每一个男人都需要多个女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允许他供养多个女人,甚至可以使它成为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3)、佛教和印度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没有创世神上帝。关于梵天等创世概念的解释空间相当大。当然叔本华的哲学体系是用西哲的逻辑和语言构建,但是其内核与佛学高度一致。
(14)、黑格尔所推崇的人在爱情里可以完成自我、实现自我。在叔本华看来所谓爱情婚姻只不过是个体的生殖意志的冲动为了使种族不灭而做出的选择,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快乐。“因爱情而结婚的人必定生活在悲哀中”。爱情只是造化施行的一种骗术,所以婚姻是年轻的消减,势必归于幻灭。只有哲学家能在婚姻中得到幸福,但是哲学家是不结婚的。
(15)、怀孕妻子推下悬崖后续:没有所谓的完美丈夫,女人千万不要闪婚和愁嫁
(16)、这个总说早晚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他的价值的哲学家,从青年说到了老年,终于享受到迟来的荣誉,一个超越自身时代的哲学家或艺术家,能在活着的时候享受到世界的认可,这实在是一大幸事,想想梵高就知道这事有多幸福。有人甚至看到这个忧郁寡欢的老头开始对人有笑脸了。
(17)、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尤其对于女人而言,越早明白,越能少走弯路。
(18)、也许因为这句话而认为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家。
(19)、约翰娜本来就不喜欢汉堡的商人圈子,和叔本华相处也不融洽,于是就对叔本华说:华子啊,你爸死了我太伤心了,睹物思人,情伤难抑。我打算带你妹子换个城市生活。你自个儿在汉堡好好学习,将来继承乃父遗志。
(20)、概而言之,那些从小在富裕之家的富家女,他们从小懂得理财,习惯于处理钱财,这些是家庭的熏陶以及遗传带来的。所以,她长大之后,就会小心花钱,懂得节约。而一个贫寒出身的穷人家的女人,她长大之后、结婚之后如果有着富裕的家庭,她在其一生当中第一次获得了支配金钱的权力,因而把花钱当享受,她就会胆大妄为地花钱,甚至是大肆地将家财挥霍一空。
5、叔本华对女性的看法
(1)、黑格尔把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本原归结为“绝对理念”,叔本华给他的长卷毛狗起名为“世界灵魂”,而镇上的人则把小狗叫“小叔本华”。整个世界都对叔本华充满了恶意。三十岁就写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满怀着信心,期待一举成名天下知,结果竟然只卖出可怜的数十本,学界竟然连一个批评的声音都没有。所幸的是家底殷实的他也实在不用看他人脸色就能过得很好。
(2)、大家好,我是漫谈up颜非卿(颜路)。无非是一场漫谈,不妨深入一点。希望这个漫谈系列,能带大家尽可能丰富、立体地了解一些哲学家的生平故事。
(3)、叔本华在他的著作中,几乎把女人批评到“体无完肤”,尽管他还是有过一次如痴如狂的恋爱,若非他及时挥起慧剑斩断情丝,叔本华的后半生,恐将完全改观。那个令他疯狂的女人,是当时宫廷戏院最有名的女优,名叫卡诺苓叶格曼,长得娇小白皙,曾经是魏玛公爵的情妇。叔本华认识她的时候,公爵已不在人世。
(4)、他一生有花不完的钱,可他就是看不上女人,他只是把女人当泄欲的工具,他觉得那是女人的职责。
(5)、他心里有比争取民族解放还重要的事情,至少他本人是这么认为的。“在我的心中有个使命,要研究伦理学和形而上学合而为一的哲学。”
(6)、叔本华学业之余逐渐掌握了多门语言。从后面叔本华管理个人财富的能力来看,在校期间商业知识也学得很好。这无疑是一个天才做题家,万中无一的学霸体质。
(7)、叔本华声称自己的大部分想法都是独立思考出来的,只是后来才发现与佛教的相通之处。
(8)、叔本华对母亲非常不满,认为她在经济上不负责任、轻浮、急于寻求再婚。母亲对叔本华的批评则是:喜怒无常、不圆滑、好争辩。
(9)、在他母亲眼里叔本华不是一个什么好孩子,也不能给她带来荣耀。叔本华天性要强好胜不服气,他经常与他母亲互相谴责,认为他母亲写的东西太肤浅,致使两人心底里都憋着气
(10)、气质,是由内到外的散发与彰显,并非美貌所能支撑起来的。
(11)、所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生活中,想要看一个女人是否能够成大事?就看他情商高不高?会不会为人处事,会处事的女人,一定是有头脑的,以后做生意一定也很精明,因此,不要小看女人哦!
(12)、低调,就是一种自信的彰显。这种自信,反倒会让人从容大度,流露出不凡的气质。
(13)、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于1860年去世。叔本华去世六年后,青年尼采读到了叔本华的哲学巨著《意志与观念的世界》,崇拜极了!尼采的思想,特别是在早期著作中,无疑受到了叔本华的深刻影响。而叔本华这位忧郁的智者,也是一个反女性主义者。
(14)、叔本华:天才的真正本质就在于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天才所直观看到的是一个迥然有别于其他人所看到的世界,虽然这只是因为天才对同样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这一世界看得更深而已。而这又是因为这一世界在天才的头脑里得到更为客观,因而更为纯净和清晰的反映。
(15)、以偏概全。叔本华不懂用数据说话,性别刻板印象让他知觉过滤,一说优点,女性就过滤掉了;一讲毛病,男性就视而不见。因此,他无需调研,就认定“在法庭上作伪证的女人常常多于男人”,女人经常偷拿商店柜台上的货物,男人与别人交谈一般都彬彬有礼。
(16)、女人最卓越的才智,也难以在真正伟大的、天才的、独创性的艺术中创造杰出的成就;难以在任何领域为世界贡献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
(17)、但其实,所有的炫耀,都是一种卖弄罢了,只是虚荣心在作祟,而并不会让她们真的高级与高贵。
(18)、她们不需要外界的肯定与掌声激励自己,而是能自己鼓励与安慰,在人生路上不留余力地前行。
(19)、9月,他得了肺炎,虽然不是大病,但身体却愈加虚弱。
(20)、“人生就是苦难。我已经决定花费一生的时间来了解它。”
(1)、一年后,叔本华在求得母亲的应允下离开汉堡前往魏玛。但在魏玛,母亲约哈娜并没有让他回家,明确表示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叔本华只得另租房子住下。一八0六年十月间,约哈娜写一封信给叔本华,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告诉一些事情,使你的头发都要竖起来,但,我还是忍着,因为我知道你,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喜欢默想人生的凄惨。”一八0七年年底的时候,即叔本华来到魏玛之后,他又接到母亲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一再告诉你,很难跟你一块儿生活。我越了解你,越感觉增加困苦。只要不和你一起生活,我什么都可以牺牲。你的怪脾气,你的怨言,你不高兴时的脸色,你对于愚蠢世界、人类痛苦的悲伤,带给我不快乐的晚上,不舒服的梦境。”
(2)、约翰娜讨厌他到家里去,哪怕是作为客人也不欢迎,要求叔本华不要打扰自己的生活。两个人还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争吵不休。
(3)、哲学学术圈也开始注意叔本华,慢慢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波恩大学和耶拿大学开始开设叔本华哲学课程。法国、意大利也开始发表对他的评论。过生日的时候开始收到大量陌生人来信。
(4)、越低调的人,其实内心世界越充盈,精神世界越强大,并不需要通过外部世界获得存在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5)、1860年9月21日,72岁的叔本华起床后,照常洗了个冷水澡,一切都是好好的。1小时之后,当管家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地睡着了。
(6)、纵观叔本华《论女人》全篇,其思想无疑是建立在女人的理性薄弱的基础上的
(7)、1854年,作曲家瓦格纳读了叔本华的书,大受震撼,从此把叔本华视作导师,极大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此后的创作风格。瓦格纳的代表作爱情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正是在他发现叔本华不久后创作的,作品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由此开启了德国音乐与哲学剧烈而危险的融合。瓦格纳自己也下了很多力气宣传叔本华和他的哲学。
(8)、1813年5月,叔本华悄悄离开柏林,回到魏玛。
(9)、很多人在看完《中国诗词大会》后,都纷纷感叹:“没想到董卿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人惊叹道:“原来董卿读过那么多书,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10)、此后,叔本华开始了开挂式大量阅读——同时阅读7种语言的各种著述——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学习之余,他吹笛子,看戏,听音乐会,和同学聊天并给人留下伶牙俐齿的印象。
(11)、“表象”对应印度宗教中的概念“摩耶(maya)”,意为“幻想的面纱”。“意志”则和“梵天(Brahma)”对应,“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依赖它而出生,依赖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
(12)、好巧不巧,隔壁班也在上哲学课,那边的老师名叫黑格尔,再往底下一看,好家伙,座无虚席,还有站着听的。估计这边那几个学生是黑格尔那边坐不下被挤过来的。
(13)、 江苏/张镭
(14)、而越是没什么本事的人,越爱慕虚荣,沉浸在自我卖弄中,让自己逐渐丧失气质与魅力。
(15)、说人一生之中大多数时间里身边都只是泛泛之交不要深究这些。
(16)、当我们终于清楚地了解到: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这些人目光狭窄,情操低下;他们的见解谬误百出、是非颠倒——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以后,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的评论淡然处之了。
(17)、2 《完全的婚姻》――市民的性爱言论权利
(18)、叔本华承认其哲学有矛盾、不一致及模糊的地方,但声称自己并不关心和谐与一致。他认为自己的某些想法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作为一种隐喻去解读。
(19)、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因此,我们现实的个人状况——这种状况受到健康、性情、能力、收入、女人、孩子、朋友、居住地点等诸因素的决定性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幸福,其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的随心所欲的看法。
(20)、虽然读者少,但叔本华那时开始有了一些追随者。他开玩笑地称他们是“传道者”和“门徒”。其中最活跃的早期追随者之一是弗劳恩施塔特,完全有资格称他是叔本华的弟子,弗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这样声明。他写了许多文章来宣传叔本华的哲学。在《附录与补遗》被拒绝出版之后,弗劳恩施塔特还帮叔本华找另一家出版商。后来叔本华停止和弗通信,声称其“没有足够紧密地坚持我的哲学”。但弗仍然继续宣传叔本华。1859年,两人又重新开始了交流,叔本华任命弗为自己的继承人,继承他的哲学文化遗产。弗劳恩施塔特成为了叔本华第一部作品合集的编辑。
(1)、随着叔本华的长大,母亲对叔本华的要求越来越高,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失败,也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没有礼貌,不顺从和服从自己。以至于长大以后的叔本华脾气暴躁孤僻顽固
(2)、1804年,叔本华一家返回德国,等待他的将是会计事务所的枯燥生活。他果然提不起兴致,经常偷看闲书或一个人陷入沉思。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叔本华十分苦闷。
(3)、真正优秀的人,反而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吵闹,不张扬,安静而优雅地绽放自己。
(4)、首先人是生物性的。在生物性层面尽力去满足需求。在追求这种满足时虽然很艰难,一旦满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快乐的,所以在解决温饱问题的物质层面上痛苦的程度还不够深刻。反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上时人的痛苦和无聊更加深切。
(5)、与其说女人是美丽的,还不如把她们描述为没有一点美感的性。
(6)、那么,一旦实行一夫一妻制,真正匹配这种制度的智慧女性是极少数的,使得大多数女人失却了她们可以享受的自然权利。
(7)、她们在炫耀的过程中,就已经让自己丧失了气质,彰显了没有内涵,没有品位,没有思想的俗不可耐。
(8)、虚伪和说谎成为女人的天性,女人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这个天性,这“如同遭到袭击的动物使用自卫的方法一样自然。”他认为女人是幼稚的、缺乏远见,她们依靠丈夫传宗接代赖以生存
(9)、一个男人只有事业成功,被他人崇拜才有真正的自信。所谓叔本华的孤独论,都源于他自己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阴暗面
(10)、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对女性的赞美也是一种贬低。
(11)、哲学家和文学家在这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精神世界独立于世俗世界之外,两者互不干扰。
(12)、叔本华:一切深刻的认识,甚至严格意义上的智慧,都根植于对事物的直观认识。
(13)、那么,叔本华为何会对女人怀有如此偏执的恶感呢?不少人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但我认为,叔本华对女性的歧见,对女性的不怀好感,很大程度上缘起于他的母亲。也就是说,他对于“女人”和“爱情”的哲学,就是以他自己的遭遇为蓝本,建立起来的。叔本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约哈娜在整理完亡夫的遗产后,即率同其女亚丽蕾丢下18岁的儿子叔本华,移居魏玛了。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叔本华的论女人13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