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名言
1、论语中有哪些关于道德修养的名句
(1)、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2)、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3)、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4)、中国网:《老师·好》总策划发起成立全国语文教师“在线教研联盟”
(5)、作为一名民革d员,我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谨于言、慎于行,杜绝不良风气,不忘入d初衷,不断勤勉学习。
(6)、中国古代学童入私塾,学完《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之后,接着便是读《论语》,因为它容易上手,适于启蒙。现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读得最多、最易入手的也是《论语》。钱穆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他概括出读《论语》的四条原则:其当注意于书中之人物、时代、行事,使书本有活气。其当注意于书中之分类、组织、系统,使书本有条理。其当注意于本书与同时及前后各时有关系之书籍,使书本有联络。其当注意于本书与当代切身切世有关系之事项,使书本有应用。他还说:“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我们读《论语》,能读一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全部《论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足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论语》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唐文治说:“《论语》的精蕴在君子教育……包括君子教育之纲领,后世读《论语》者,其皆躬行实践,勉为君子,慎勿堕落品行,流为小人。”
(7)、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8)、只有自律,才能自由做事,只有自律,才能提高自身品行。作为一名民革d员,首先要严守纪律。树立规矩意识,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勤于自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d纪。
(9)、投稿邮箱:haoranwenshi@1com。
(10)、君子周急不济富。——《论语·雍也篇第六》。
(11)、《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13)、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15)、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19)、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0)、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白话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2、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名言有哪些
(1)、(领读人)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联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兼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2)、君子能够广泛的学习古代典籍,以此来约束自己,这样便不会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了。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
(5)、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论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6)、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7)、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8)、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9)、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10)、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11)、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1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老夫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不停地流逝。”后人多用来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
(1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缺点。
(18)、(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9)、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2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3、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5)、人人都希望富贵,但如果是通过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而得来的富贵,那对于君子来说,就跟浮云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了。
(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8)、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总之,孔子不仅仅是位身在高处的圣人,更是亲近百姓的老师;孔子所传递的不仅是治国之道,更是人生的准则。
(10)、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11)、《论语》是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借鉴意义。譬如,儒家“仁爱”思想与孙中山先生“博爱”精神相契合;儒家的家国观念使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社会、对国家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
(12)、还有何以琛怼米菲儿时对道德说辞夜很精辟:金钱虽然没有属性,但人们更希望有道德的人拥有它。
(13)、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14)、《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16)、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17)、《论语》是中国儒家的经典,在两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过去孩子入私塾就要读《论语》。《论语》中的很多话如“四海之内皆兄弟”“割鸡焉用牛刀”等被广泛引用,值得我们重复阅读和学习。
(18)、“温故而知新”,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和砥砺奋发的情怀。
(19)、可以说,《论语》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基石,是中国人一生必读的书,是排在第一位的必读书。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入理解把握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0)、读《论语》还要与人生和现实结合,知行合躬行实践,以完善人生,匡正社会。在这方面,古圣先贤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朱熹《四书集注》中引用了四条程子论读《论语》的话,其中第二条:“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是指读了《论语》以后对我们身心性命有什么影响。“全然无事”说明没有影响,“得一两句喜”就是读懂了一两句感到快乐,“知好之”就是喜好上了这本书,手舞足蹈是内心受到感动,兴高采烈的行为。第三条:“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意思是读了《论语》以后不仅是一时感动,还会潜移默化,天长日久,让一个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变化气质,提升人格境界。第四条:“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这是指读《论语》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理解会越来越深入,从文字文意,体悟到更深刻的道理。
4、论语中对道德的描写的名句
(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学习《论语》,不只是记住几句名言、了解几个典故,更应推开门、迈开步,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7)、出自《论语·里仁》。讷,此处指迟钝的意思。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0)、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已,应该担心是自已不了解别人。
(11)、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选自《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3)、我们为人处事,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所以才会遇到很多不顺。孔子告诉我们,凡事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自己都不愿去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这样与人交往,才能合作愉快。
(14)、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5)、谢遐龄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第七》。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20)、“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5、论语有关道德
(1)、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2)、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3)、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4)、作为民主d派成员,我要把《论语》中的“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中国共产d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路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这一百年中国共产d的奋斗历史,同时也要学习几十年来中国国民d革命委员会与中国共产d的合作历史,不断夯实与d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忘合作初心,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5)、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会听信毫无根据的传言,更不会到处传播。
(6)、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7)、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平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0)、(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1)、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3)、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
(1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5)、作文素材|100个描写外貌的佳句尽收囊中,写作文再也不怕词穷了!
(16)、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9)、集智聚力,高水平参政议政。支部注重提升建言献策质量,撰写各类提案、建议18件,其中10件获省、市、区优秀提案;关于“规范人脸识别”和“青少年脊椎健康”的提案内容被民革中央集体提案采用提交。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君子学习了道,就能够恩惠天下苍生。小人学习了道,就会容易役使。
(2)、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3)、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仁”在春秋时代只不过是“德”之一目,到了孔子手里获得了大大提升,成为统摄诸多德目的总德,孝、悌、忠、信、知、勇、诚、敬、恕、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宽、惠等等都以“仁”为核心推衍和发展。冯友兰认为:“《论语》所讲的仁,有些是‘四德’(仁、义、礼、智)或‘五常’(仁、义、礼、智、信)之而居其首;有些是全德之名,包括诸德。”“作为全德之名的仁,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最高的境界——天地境界”。这就是说,“仁”是众德之首,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5)、梁明霞:《孔孟“心”的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论语》的主体思想是仁学。徐复观说:“《论语》一书,应该是一部‘仁书’,即是应用仁的观念去贯穿全部《论语》,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论语》”。《论语》以书内分篇、篇内分章、章内分节、节内分段为形式,内容上全都指向仁,“一贯之道”就是“仁”。在孔子看来,“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仁”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又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在《论语·述而篇》中,他一方面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仁”似乎远在天边,高不可攀;另一方面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似乎近在眼前,当下即是。
(7)、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同时我们也略备薄酬,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惠赐稿件,具体投稿要求可在公号首页点击“联系我们”查看。
(9)、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1)、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12)、君子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死后,没有留下好的名声被人们称颂。
(13)、孔子父亲叔梁纥在66岁的暮年之际,娶了年仅15岁的颜徵在为妻。三年后,生下了孔子,又三年,叔梁纥去世。21岁的颜徵在带着3岁的孔子离开家族,搬到了曲阜城。生活艰难,但颜徵对孔子的教育极为重视,《孔子世家考》记载这样一句话:“圣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可见她从小便在树立孔子对于礼乐的兴趣。《论语·子罕》篇中提到,孔子困于贫困,曾从事维持生活的“鄙事”,孔子可谓是“生活的全才”。
(14)、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200
(15)、(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名言有哪些11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