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关于道德的名言
1、道德经有关道德的句子
(1)、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拜伦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三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5)、50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陈鹤琴
(6)、选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字:“道”。
(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8)、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10)、(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1)、帝王心思难猜,何况圣人乎?《道德经》有万千释本,谁为真义?
(1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3)、(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4)、一个完美的人,只能靠撒谎来实现。一个完丑的人,基本上也是谎言的牺牲品。
(15)、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6)、(名句赏析):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7)、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18)、(名句赏析):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19)、(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0)、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道德经关于道德的名言名句
(1)、79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黄少平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4)、69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利特
(5)、(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8)、解释:“刍”读作(chú)。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
(10)、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导语:《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下面是道德经中的名言,欢迎大家阅读。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17)、(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8)、(名句赏析):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3、道德经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
(1)、(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2)、(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3)、这句话大家在熟悉不过了,就是事情要一点一点的做,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每件大事的做成必然是无数小事做好的集合。这是我们通常的理解。
(4)、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12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杜文澜
(7)、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
(8)、(名句赏析):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9)、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10)、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11)、(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1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大学》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6)、不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正确客观的看清问题,这样才是明智。相反,愚蠢的人刚愎自用,受到别人一点点批评就会大发脾气,即使别人是对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也会反驳而不听取。
(17)、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18)、出自先秦《老子》第八十一章。辩,指口才好。善良的人不怎么会说话,能言会道的人不一定善良。此言品德与说话能力没有一致关系,而是有矛盾关系。此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揆之历史与现实,却也基本符合事实。因此,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这话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19)、(名句赏析):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0)、说了这么多,这本书到底讲什么呢。其实老子这本书主要是写给领导者看的,这里领导者大到国家主席,小到公司管几个人的小主管。这本书的定位是领导者的修养实用手册,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很朴实,却又难以做到。其实里面所讲的,对我们普通人也是适用的,我们看后也会清楚许多事,明白许多理,减少很多纠结。
4、有关道德经的名句
(1)、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2)、我们需要接受现实,承认客观规律,敬畏天道自然。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引起灾难的,都是不接受现实,违背客观规律,没有敬畏心,自大成狂,蛮干的。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5)、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6)、(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7)、圣人、佛菩萨不站队。既不站队仁,也不站队暴。他们是局外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们站在圈外冷眼旁观,旁观者清。圣人、佛菩萨能看清世界。普通人热衷站队,觉得自己是好人,代表了正义,是仁的一方,反对暴的一方,积极的参与进去。而当局者迷,热血沸腾的进去折腾,人就糊涂了,变蠢了,然后干坏事。美军四处打仗,美国游行示威的抢超市,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好人,在干好事。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道德经关于道德的名言名句6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