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1、比喻和象征的区别微视频
(1)、也许登过讲台的人,才能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教师的高洁品格和牺牲精神。
(2)、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中的云”比作“池塘的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与天空的关系:天空是云的居所,“浮萍”写出云的自由飘荡(1分);将“人”比作“池塘中的微生物”,将“荣华山”比作“池塘里的一朵水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卑微、荣华山的美丽灵动和天空的辽阔(1分);结构上与最后一段“云是浮萍,我们是微生物。”首尾呼应(1分)。
(3)、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属于修辞的范畴;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属于文艺创作手法的范畴。
(4)、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堰卧其中。
(5)、你使我想到——村前新修的大道,你使我想到——东方黎明的熹微。
(6)、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7)、惠特克教授:是的。幻想以认知为基础而超越了认知,这就是它高明的地方。而这个“超越”的过程,实际上历经几千年才达成。最初,人们认为世界是“主——客二分”的,人是主,物是客,人通过认知不断熟悉物,以达到使用它们的目的。“主——客二分”思维结构强调人类中心,强调人与物生来怎样就是怎样。
(8)、任何时候都没有明文规定,要用什么象征什么。有的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中国文化赋予了特定的内涵。这种象征意义离开了它产生的特殊环境,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换成了另外的意义。如:我们一般用红色象征喜庆和革命,但在其他国家或民族可能象征流血和残杀。
(9)、布阿卜狄尔:如果尝试总结一下,可不可以说,典型说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是一个不断限制的过程;显隐说就是从在场到不在场,从显现到隐蔽,是一个不断超越限制的过程?
(10)、遇过闪电霹雷,逢过雨打风吹,遭过冰冻雪压,受过雾障雪摧。
(11)、惠特克教授:是的。典型说实际上是近代哲学及以前的主流思想,后来就完全不一样了,发展出了显隐说。显隐说认为,艺术在于通过描述在场之事物看到不在场之事物,通过描述有限的具体事物表现唯一宇宙中事物间的无限关联。继续说我们的小茶壶,如果从显隐说的角度出发,茶壶看上去是个紫砂壶,但它的内涵中还有它被制造出来的故事,还有紫砂工艺,或者说中国茶文化,以及与匠人精神、茶文化相关的种种。这个紫砂壶就不仅仅是“茶壶”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显现了,而是一个在场的物件,让我们看到了背后所包含的无数的不在场的事物(既可以是时间上不在场,也可以是物理上不在场),并且这些不在场的事物,可以是非常特殊的(例如这个茶壶本身的制造过程)而非普遍的、一般的。
(12)、A.作者长途跋涉赶到柳州,为了一睹海天相连的辽阔景象,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城楼。
(13)、布阿卜狄尔:那如何解释艺术品的时代性呢?很多文艺作品都非常依赖它的时代背景……
(14)、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象征要求本体和象征体不一定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也不一定有相似之处,只要有某种相关之处,能使人产生联想,产生类似的思想感情即可。如斧头镰刀是工人农民的劳动工具,人们看到它们就会联想到工农,所以用斧头镰刀象征工农。又如人们看到鸽子就会联想到和平景象,所以用鸽子象征和平。
(15)、经磨,枝更青;历劫,叶更翠。扬扬头,结下蓓蕾;振振威,吐出花蕊。
(16)、专业视角、非专业视角,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都有价值。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18)、E.这两首诗虽都有寄托,但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19)、(注)①“垂绥”是古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触须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②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③“南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作者自指。④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20)、完成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多寡不同。比喻是语言运用上的一种技巧,它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往往一句或几句就可以完成。而象征则不然,象征是表现手法上的一种技巧,它需要整段文字或几段文字乃至整篇才能完成。
2、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举例
(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2)、布阿卜狄尔:这个思路好诡异啊……人类为什么是世界中心呢?为什么只有人才有主动性呢?
(3)、象征表现在篇章和段落中,而比喻表现在句子里。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
(4)、从关系来看:象征和比喻常常结合使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5)、完成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多寡不同。比喻是语言运用上的一种技巧,它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往往一句或几句就可以完成。而象征则不然,象征是表现手法上的一种技巧,它需要整段文字或几段文字乃至整篇才能完成。
(6)、C.《在狱咏蝉》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引起客思。
(7)、布阿卜狄尔:但是教授,幻想应该也要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没见过水,或者没见过手表,他也无法想象出水做的手表。
(8)、B.颔联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使诗人战栗惊悸,景中含情。
(9)、布阿卜狄尔:难道雕塑与建筑就没有语言吗?它们所具有的元素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无声而已。它们也是在通过一种语言告诉观赏者自己所蕴含的无限的“不在场的事物”,不是吗?
(10)、象征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而比喻的手法让人更加具体,形象深刻。
(11)、以往上公开课都有备课组教研组同事们提点,这回要靠大家了。
(12)、惠特克教授:那我再问你,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有具体指向的吗?
(13)、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14)、请任选一个角度对第①段的描写进行赏析。(3分)
(15)、③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
(16)、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17)、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18)、各位朋友,如果时间和流量都足够,请看完并指点一下我的这节小型公开课吧。
(19)、布阿卜狄尔:的确如此……但是我觉得,无论是比喻、象征,还是意象,都有一定想象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这三种手法中描述的对象都不是真正的形象。这种想象,是不是也是一种,显隐说中所谓的“超越”?能不能理解为,从一个在场的事物,例如比喻中的喻体,联想到了不在场的事物,例如比喻中的本体?
(20)、惠特克教授:是啊,这很不科学,因为世间万物明明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按照“主——客二分”的思路,越抽象的艺术品(将这一点做到极致的便是诗歌,或者说语言)就越具有审美价值,雕塑、绘画、建筑这类有形体的艺术品就一文不值,很明显,这样的想法与人的真实思维模式完全不同。
3、比喻和象征的区别微课
(1)、比喻是以一物比另一物,它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本体”和“借体”都是具体的事物,
(2)、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3)、布阿卜狄尔:我感觉显隐说相比典型说更为丰富,也更为真实,因为它所表现的不仅限于形象本身,还囊括了更多“不在场的”、“隐蔽的”事物。
(4)、从布局来看:象征是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如《白杨礼赞》就是运用的象征手法。象征也有用于文章局部的,如鲁迅小说《药》的结尾处,在瑜儿的坟头平空地添上一个花环,用以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但它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属于文章局部的表现方法,决不会是一个单句。而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所以,说“北方的农民像白杨树”,这是比喻,但茅盾先生那般热忱的刻画白杨树伟岸挺拔的形象,那般深情的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不再是比喻,而是象征了。简而言之,象征表现在篇章和段落中,而比喻表现在句子里。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
(5)、无字的纸/忆农村生活/忆大学生/写剧本的女人
(6)、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7)、为了增加一点(不存在的)乐趣,我们今天有幸邀请到了惠特克教授和她的学生布阿卜狄尔,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对谈。
(8)、⑤不久后的又一堂美学课,老师由她的先生背着进了课堂。我发现,老师的小腿绑着石膏。她微笑着向我们致歉,身靠讲台,依然站着。这堂课讲了美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还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述。我记住的话是,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生疏而富有哲思的话题,又觉得美妙而温馨,似乎在一片荒芜的田野暗处,看到了一盏暖暖的灯。
(9)、回复“一模范文”获取《2020届高三一模各区优秀范文》;
(10)、3.比喻只限于修饰语句,它的目的是让语句更形象、更生动;象征要立足全文,至少也文章的一层或一个段落,它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
(11)、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比如月亮像圆盘。
(12)、惠特克教授: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问。哥白尼推翻地心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弗洛伊德分析无意识对自我意识的作用,都在告诉我们,人不是世界的主宰,我们甚至不能完全控制我们自己。除此之外,“主——客二分”还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希望人能在用自我意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具体的感觉转变为抽象的概念。
(13)、比喻对本体喻体的要求和象征对象征体的要求不同。
(14)、象征和比喻常常结合而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15)、贾凤翔,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或获奖。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6)、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17)、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两者的格式不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借喻除外)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而象征中连接象征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和段落。它主要是连接用复句或几段话的文字来点明象征意义的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构思艺术,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是修辞格,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18)、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牢骚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19)、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表达愁苦之情。
(20)、因此,比喻和象征并不是相对的两种手法,它们是不同层面的技巧,有时是可以重合的,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4、比喻和象征的区别表格
(1)、惠特克教授:看来你已经自己找到答案了。意象和比喻、象征,是完全不同思维模式的产物。“人——世界融合”更偏向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而意象也多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出现;西方的“主——客二分”式则造就了比喻与象征的更频繁使用。对了,意象还有一个特点——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意象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者的情感状态所决定的,非常具体,但一点也不个人化,因为我们都能够读懂。其实我们可以说,人类创作艺术的过程,正是试图以有限表达无限的过程。我们深知自己是有限的,但依然愿意追逐不可能触摸到的无限。这个听起来很浪漫的企图,其实有另一个名字,叫“崇高”。“崇高”告诉我们的,是大千世界的气魄恢弘;而艺术正在做的,是以无穷的余味对无尽的世界进行探索。这样的企图,便成为了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
(2)、象征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3)、象征是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4)、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5)、比喻就是打比方,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二者之前有相似点,用一物来比方另一物、注意,本质不同但是一定有相似点!
(6)、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7)、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象征与比喻之间的区别,有许多同学会有些摸不着门道,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8)、比喻分为三个成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9)、所以挺好的,花一点时间在这种看上去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实际上解释了人类生存与思想之道的东西。
(10)、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一种客体会象征不同的主体。
(11)、②云可能是最轻的东西了,它终生被风吹动。风托着它,拽着它,改变它的形状。风让云聚成一团,也让云成流丝。山区多云,也多风。荣华山的上空,盘踞着云,满池塘浮萍似的,让人卑微:人只是池塘里的微生物,荣华山也只是一朵水莲。
(12)、参考答案:内容上:标题中的两个意象涵盖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月光”指大学停电时,美学老师在月光下授课,让学生深受触动的画面;“玫瑰”指朱光潜先生晚年奉送路人玫瑰的场景。标题蕴含文章主旨,“月光”和“玫瑰”同时出现,表达的是对美学老师、朱光潜教授都将美传递、馈赠给他人,滋养人灵魂的敬意,强调美学教育的价值。手法上:两者“同时出现”将对美学老师的回忆与对朱光潜先生的认识交织书写的构思相一致;两个意象本身构成沉静雅致的美丽画面,既是美学的象征,也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而,标题成为全文情感纽带和意蕴载体,运用意象叠加、比喻、象征等手法形象生动,独具匠心,余音袅袅。
(13)、而象征是以某一具体的喻体来表现一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象征是以物来显示意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白,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14)、布阿卜狄尔: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一下教授……比喻、象征、意象,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15)、这也将为我后面的初中作文系列、阅读系列、中考题型分析及高分策略的录制提供最贴近实际的参考经验。
(16)、这首诗写于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之时。中国人民经磨历劫,志气不摧,奋发向前。
(17)、你使我想到——队列前驱的火炬,你使我想到——海中灯塔的光辉!
(1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9)、而象征是以某一具体的喻体来表现一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象征是以物来显示意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明白,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联想、领会,象征意义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20)、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属于修辞的范畴;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属于文艺创作手法的范畴。
5、比喻和象征的区别和联系
(1)、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2)、⑪我曾在朱先生的著作中,读到过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二十世纪初讲过的话,大意是,中国没有宗教,可以普及美学教育,用美育代替宗教,来提升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此说一出,不同见解纷起。但是,从我美学老师的授教中可以知道,朱先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他在体弱的晚年无法上课,难以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远远地丢弃了曾经的委屈,淡却了铭心的伤痛,以花送路人,是想告诉人们,赠人以美,可以美美相传,滋养人的魂灵。
(3)、象征和比喻常常结合而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4)、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5)、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6)、请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加粗)在文中的作用。(3分)
(7)、比喻对本体喻体的要求和象征对象征体的要求不同。
(8)、比喻有两个要求:一是本体、喻体是不同类的事物;二是两者具有相似点。
(9)、回复“文言文翻译”获取《上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和译文全集》;
(10)、⑨于是,我从杭州去了北京大学,探访未名湖畔的燕南园。
(11)、“草”身份低微,虽小却有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12)、各位同学,现在明白了“比喻”与“象征”的区别了吗
(13)、⑦上了北大经济系的“插友”告诉我,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未名湖畔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译著,朱先生正好路过,告诉她,不必读这类书,没什么新东西,译得也不准确,要读原著。这位同学不认识朱先生,看着这位清癯矮个老头的多嘴,甚为气恼。直至路过的一学生向朱先生问安,才知道遇见的正是自己的偶像,她顿时怔住。待她起立要向朱先生致歉时,先生已踽踽离去。她说,一生的仅见,让她一辈子铭记。
(14)、五绝三首凌晨三醉/见子建/哑人行(乐府体)
(15)、 因为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象征中的本体和象征体也有其相似、相近或相关之处,所以比喻和象征往往混淆,不容易分辨。要想更好地分辨哪是比喻,哪是象征,必须首先要弄清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16)、酒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这种客体在不同作者笔下,会象征不同的主体。
(17)、AD,A项,诗意理解错误,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D项,“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应为远处景象。
(18)、惠特克教授:如果我们总是能在生活中获得这样的享受,那么美就会变成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你刚刚说到的“豁然开朗”的感受,用更准确的话语来说,就是“惊异感”。我们刚刚有提到,理解比喻时,运用智力进行联想与推断的过程给了你这样的“惊异感”。这种“惊异感”是比较初阶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感受得到。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喻体是所谓“感性世界的表象”,而喻体指向的本体的普遍性特征,是“理性世界的梳理”。从一个模糊的感性体验,总结到一个更加凝练的理性结论,这个过程和婴儿时期的我们初步认知世界的过程非常相似。这就是在自我意识产生时,在人类学会认知时产生的惊异感。
(19)、1.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这个相似性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象征没有喻体,它有象征意义,象征意义与本
(20)、在语文的基础知识中,修辞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有些困难的知识点。其实,修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各种修辞的特点及使用规则,做起这类题来,还是会有几份趣味的。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
(3)、 像月光与玫瑰同时出现
(4)、而象征是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写作构思方面的技巧,它是一种写作手法。
(5)、但当真正脱离习惯的课堂,面对的不再是活生生的孩子,而是板着面孔的电脑屏幕,以及屏幕后不知道什么身份、什么表情、什么态度的观众,一切经验都毫无用处。
(6)、惠特克教授:哈哈哈哈是的!真是活学活用啊!所以,所谓的“低级艺术”并不低级,因为它们也包含了“高级艺术”所具有的抽象特征。那么既然“主——客二分”是如此不切实际,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人——世界融合”,有点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不过这种融合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先了解,再融合。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世界融合”强调人与身边物不分你我的互相作用,并不只有物是人类所作用的对象,物也可以作用于人。这样的相通相融抹去了“对象”的概念,认为人的一生便是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了解世界(这里就有“主——客二分”的影子),最后与世界融为一体,身临其境。
(7)、布阿卜狄尔:呃……事物的特性,像是高大、温暖,可以算吗?
(8)、 宁白
(9)、从特点来看: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10)、惠特克教授:是的,正因如此,当代普遍认知中显隐说指向的是真正的真理。而正是因为显隐说所表现的事物身处唯一宇宙,它们是非常真实而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毕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你可以把一件艺术品理解为事物间无数关联的一个节点,我们从这个节点看出去,看到了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无限因有限而得以显现,有限又化身于无限之中,以这样的角度欣赏艺术品,其中的魅力是永恒的。
(11)、(注)①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②薜荔:常绿藤本植物,又名木莲。
(12)、比喻是以一物比另一物,它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本体”和“借体”都是具体的事物,
(13)、②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等。
(14)、比喻是以一物比另一物,它的对象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本体”和“借体”都是具体的事物,
(15)、“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历经世事,回首往昔,凄凉感慨,恍然如梦。
(16)、⑩这时,朱先生已辞世多年了。走在那一幢幢灰色小楼之间,我不知道哪幢楼是朱先生的故居,也没找到传说中朱先生坐过的石头,只见小路清静、安逸,偶尔有路人匆匆走过。我在这里,想象着当时的场景,想象“一身肃穆,不苟言笑”的朱先生,微笑着把红色的花朵递送过去,接花的人,惊讶过后,一脸笑容。这个曾经出现过如此美妙场景的地方,现在,仍有美的气息弥漫在我的周遭,让我沉浸。
(17)、①仕途失意之愁;②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③远离故土,身居异乡,思念家人之愁。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举例11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