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精选箪的意思136句

[db:分类] 二七美文网 0℃

箪食壶浆的意思解释

1、箪食壶浆的本意是什么

(1)、(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2)、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中亦多有其神话故事。相传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

(3)、(解释):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4)、战国·孟轲、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5)、齐宣王很得意,想借这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于是,他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 

(6)、(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7)、(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8)、每当农忙时士兵常义务帮忙收割,今年农民以箪食壶浆,迎接他们。

(9)、(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明朝一些皇帝爱玩投壶,明画《明宣宗行乐图》中,便留下朱瞻基投壶的情景。《金瓶梅》的西门庆擅长投壶。

(11)、例句: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12)、(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13)、(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14)、(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5)、形容人民热烈欢迎和热情犒劳自己的军队。箪(dān):竹筐。这里是动词,即用筐盛饭。

(16)、(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7)、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

(18)、(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19)、(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20)、(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箪的意思

(1)、(出自):《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2)、齐国攻伐燕国,得了胜利,燕人“箪食壶浆”迎接齐军,齐宣王非常得意。这时,孟子对他说:“燕国人民之所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是盼望齐国能拯救他们脱出水深火热的虐政统治。因为‘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如果齐国反而增加他们的苦难,‘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那末,燕国人民也必然会改变态度,不再表示欢迎了。”后来“箪食壶浆”就专用为慰劳解救人民的将士的成语了。

(3)、(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4)、《孟子》不但以思想和辩论见长,其文字也极大丰富了我国语言宝库,下面请大家通过50个成语来领略《孟子》一书的魅力。

(5)、(例句)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来欢迎。

(6)、战国时,齐国攻打燕国获得了胜利,齐宣王便问孟子:“当时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有人劝我吞并燕。仅用五十天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攻下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但不吞并它必遭天灾,吞并它又将怎么样呢?”

(7)、孟子听后答道:“大王是否占领燕国,要由民心向背决定。如果大王占领燕国,而燕国百姓无不欢欣鼓舞,那就可以占领燕国。古人之中也曾有人这样做过,武王灭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大王占领燕国,而燕国百姓却不欢迎我们,那就不能占领燕国。古人之中也曾有人这样做过,文王之时,三分天下有其却不攻灭商朝,就是这个道理。如今大王以万乘之国讨伐万乘之国,而燕国老百姓用竹箪盛着饭,用壶装着水,夹道欢迎大王军队的到来,难道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艰难生活罢了。如果大王占领燕国之后,使得水势更深,火势更热,那么燕国百姓就会再次逃避这种艰难的生活,他们将会渴盼其他救兵的到来,所以即使大王占领了燕国,也是不会长久的。”

(8)、(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10)、(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11)、(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2)、(解释)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13)、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4)、(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5)、(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16)、(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17)、(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18)、(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9)、(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20)、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箪食壶浆来欢迎。

3、箪食壶浆的典故

(1)、(1)齐人伐燕,胜之:事在齐宣王五年(前315年),燕王哙把燕国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国人不服,将军市被、太子平攻子之,子之反攻,杀市被、太子平;齐宣王派匡章乘机攻打燕国;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因而速胜。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以迎将军者乎?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3)、(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4)、(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5)、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6)、(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7)、(出处)《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8)、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

(9)、(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0)、(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1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12)、(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3)、“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14)、(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15)、(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6)、(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17)、(寓意):孟子把是否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作为占领燕国的衡量标准,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政权的生存之基。正所谓“得人心得天下,失人心必失天下。”一个国家倘若是人心所向,即便是发生外敌入侵,也会牢不可破。

(18)、陈寿 〔魏晋〕《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9)、(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20)、(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4、箪食壶浆 怎么读

(1)、(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2)、(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3)、说到“壶”,今天最为推崇的当数宜兴紫砂壶了,因为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而这种泥原料乃江苏宜兴特产,故称“宜兴紫砂”。宜兴紫砂壶既不是用来盛美酒的,也不是用来迎王师的,更不是用来行医治病的,而是有闲阶层为饮茶助兴的。因为紫砂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欣赏性上下功夫。一把紫砂壶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好的紫砂壶的每一个部位都颇具匠心,令人回味无穷,其中传说典故颇多,再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4)、其成语中的“壶”字指盛装液体的容器,例如:成语“扣壶长吟”的意思是敲击着酒壶长声吟咏,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而“壶浆塞道”这个成语则是指以壶盛着酒浆的人们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它是成语“箪食壶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5)、(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6)、(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7)、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道:“有些人劝我别兼并燕国,也有人劝我兼并它。〔我想:〕以一个万乘之国去讨伐另一个万乘之国,五十天便打下来了,光靠人力达不到这一目的〔,一定是天意如此〕。如果不去兼并,上天会〔认为我们违反了他的旨意而〕降下灾害来。兼并它,怎么样?”

(8)、(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10)、(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1)、(故事)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313年,燕王哙把燕国的国政交给相国子之,将军子被、太子平等不服,想杀掉子之。

(12)、(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3)、 “壶”的本义为古代盛装液体的深腹敛口的容器,可以盛酒、盛水、盛汤、盛茶、盛油等,例如:“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里的“壶”盛装的是“浆”,那应该是酒浆;又如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所记载的:“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这里的“壶”盛装的则应该是水或者茶。

(14)、孟子答道:“如果兼并它,燕国百姓高兴,便兼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个例子。如果兼并它,燕国百姓不高兴,就不要兼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个例子。以一个万乘之国去讨伐燕国这个万乘之国,燕国的百姓却用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来欢迎王的军队,难道会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想躲开那水深火热之苦罢了。假设反而是像水越深,像火越大,那燕国百姓也只会奔走逃避而去的。”

(15)、(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16)、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17)、(译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18)、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19)、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20)、(解释)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5、箪食壶浆读音意思

(1)、唐朝有一位叫薛眘惑的人能背对投壶。《朝野佥载》:“薛眘惑者,善投壶,龙跃隼飞,矫无遗箭,置壶于背后,却反矢以投之,百发百中。”

(2)、《鱼藻之什》、《马说》和《冯谖客孟尝君》中的“食”读作sì,属于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均作“给他(它)吃”解,如为动物便可直接解作“喂”。

(3)、(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4)、(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6)、有能弃邪从正,第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7)、(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8)、(逆接):箪瓢之乐箪瓢屡空箪瓢屡罄箪瓢陋室箪瓢陋巷箪豆见色箪醪投川箪食与饿

(9)、另外,“壶”有时还可用作“瓠”或“葫”的通假字。例如:“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豳风·七月》)毛传:“壶,瓠也。”再如:“中河失船,一壶千金。”(《鹖冠子·学问》)陆佃注:“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这里的“壶”通“瓠”,指能浮在水面上的瓠瓜(葫芦),在“中河失船”时可以救人一命。又如:“似卖失船壶,如去登楼梯。”(宋·苏轼《东新桥》诗)

(10)、(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1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2)、(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3)、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这段话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燕国相国子之,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就是想躲避水火而已。”

(14)、(出处)①《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5)、(例句)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来欢迎。

(16)、(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7)、(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18)、另据《说文·缶部》“古者昆吾作陶”之说,可知“壶”本为陶质器具,以器形似瓠(葫芦)而得名,因为上古时代“壶”与“瓠”(葫芦)可通用,例如《诗·豳风·七月》所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里的“壶”即为“瓠”(葫芦),因为“瓠”(葫芦)可以直接用作“壶”。“壶”通常用作酒器,据《周礼·掌客》郑注:“壶,酒器也”,可见它多用以盛酒,也可以用于盛其他液体。

(19)、(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20)、韩愈《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1)、“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2)、(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3)、(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4)、箪食壶浆(dānshíhújiāng),汉语词汇:释义: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5)、(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6)、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兵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兵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7)、(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8)、一般来说,汉族的箪笥都严格遵守了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近代,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里面衬一大块砂布免得不好洗。一些方言中如饭篓,指的就是这个箪,不过如箪子这种方言,应是指箪瓢两种器皿的合二为它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就像北方常见的水瓢一样。

(9)、(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10)、(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1)、紫砂壶的器型分类大致可区分为:具有提梁(硬提梁、软提梁)的“大壶类”、具有纵向经线纹理的“筋纹器类”、以“方”(正方、六方、八方、长方)基本型的“方壶类”、运用各种圆弧曲线创制的“圆壶类”、专用于功夫茶的“小水平壶类”、用浮雕造型模拟各种生物形态的“花塑器类”等等,花样繁多,真乃壶中别有天地也。

(12)、(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3)、(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14)、(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5)、(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6)、其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17)、(解释) 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18)、(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19)、(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0)、(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其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2)、在这个故事里,还引申出“水深火热”这个成语来,比喻人民生活非常痛苦,无法生活下去。

(3)、(解释)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4)、其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5)、(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这是投壶最早的记载,意思是晋昭公宴请齐景公,由中行穆子担任傧相,饮宴中以投壶来游戏。当时,晋侯先拿箭杆来投壶,中行穆子替晋侯说祝词:“寡君中此,为诸侯师。”齐侯本就不服晋国做盟主,听了祝词更不高兴,也拿起箭杆说祝词:“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会后,士文伯责备中行穆子说:“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祝词呢?须知壶是很容易投中的啊!”

(7)、(出自):《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8)、(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9)、其古代的“壶”可用作滴水计时的器具(壶漏)。人们不仅生活在空间里,也生活在时间里,自古以来人们就需要较为准确的时间概念,最初的较为精准的计时工具就是用作滴水计时的漏壶。例如:“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壶,漏水之器也。”再如:“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周礼•夏官·挈壶氏》)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县壶以为漏。”贾公彦疏:“以壶为漏,分更相代。”又如:“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后蜀·毛熙震《更漏子》词)

(10)、(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1)、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箪食壶浆”中的“食”旧读sì,现读shí。)

(12)、(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3)、其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14)、(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兵队。形容兵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15)、(英文):receivesoldierswithbasketsofriceandvesselsofcongee

(16)、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箪的意思1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