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古诗词五十首
1、爱国主义古诗词五十首四年级
(1)、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侵,兵集瓜州。金主完颜亮强令部下限日渡江,激起哗变。完颜亮被杀后,金兵仓皇北退。各地义军纷起反攻,抗金形势出现转机。这首诗写于第二年的春天。其时,诗人38岁。金兵内讧的消息,又一次鼓荡起诗人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热忱。然而,报国有心,请缨无路,诗人只能徒唤奈何。诗虽为送别“七兄”而作,但作者所抒写的却不是离别之恨,而是失志之痛。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译文: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在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诗文的形式传承的。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颇具代表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者无疑表明,自己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依然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德佑二年岁旦》一诗的颔联:“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情呐喊:“我一心想要统一祖国,我日夜盼望的,正是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中所表达出的愿望啊。”唐人刘禹锡在《学阮公体三首》(其三)中“忧国不谋身”的简洁表达,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明代顾宪成撰写过一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曾经是天下读书人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家国情怀的座右铭。晚清著名外交家、诗人黄遵宪写过多首关于香港的诗,其中一首七言诗中写道:“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看到国家情势严峻,感叹山河分裂,期望以杜鹃啼血之情唤醒君王力挽国家危亡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与君主一道,如同精卫填海一般,为解危难之中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1)、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12)、爱“诗”无限:曹丽芳教学《每一棵树都是一首诗》之管见
(13)、其实,反映民族气节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当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这气势磅礴、风骨遒劲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作者虽救国无成,但以死明志的高尚情操和坚毅的民族气节,是作者忠贞肝胆的披露、浩然之气的写照。诗人在《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中“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的诗句同样意境沉雄,气势不凡,充满了英雄迟暮之感,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慨。
(14)、陆游从夔州匹马北上,家室的牵挂,道途的困难,一切都不放在心头。在北上的途中,在路过葭萌驿的时候所作。陆游认为,他总还是报国有时的。
(15)、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16)、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7)、诗词君: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8)、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9)、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0)、朱祖谋(1857-1931),字古微,后改名孝臧,一字藿生,号沤尹,又号彊村,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四十岁以后专力于词,是清末词坛之大家。所编《宋词三百首》,系与好友况周颐商榷而成。编选中数易其搞,颇费踌躇;出版后又作増删,如琢如磨。其书民国十三年(1924)初版,选词人87家,词300首。不久即加重订,増入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等11首,删去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等28首,故第二版实选词283首,未足三百之数。后又出第三版,増补林逋《长相思》(吴山青)、柳永《临江仙》(梦觉小庭院)2首,确定为词人82家,词285首。
2、爱国主义古今经典诗词
(1)、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7)、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8)、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9)、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0)、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1)、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13)、《礼记·大学》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4)、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15)、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6)、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7)、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8)、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句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概……展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的满是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19)、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20)、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爱国主义诗词古诗
(1)、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龙城飞将:一说为汉车骑将军卫青,一说为汉飞将军李广。龙城,即卢龙城(汉属右北平郡,址今河北喜峰口附近),李广曾在此练兵。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3)、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4)、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5)、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6)、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7)、乾隆二十八年春(1763年),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8)、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9)、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10)、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11)、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吾气有以一敌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12)、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5)、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诗句托梅抒怀,暗含了作者虽然屡遭磨难和不幸,但始终不改抗金初衷、坚决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忠贞高尚的爱国情操。宋人郑思肖在《题菊诗》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句,通过赞美菊花宁愿抱香枯于枝头而不为北风吹落,来比喻自己忠贞不屈,决不投降元朝的民族气节。诗词画中景物传出了画外的意蕴,达到了景物美与意境美的完美融合,颇有韵致。
(1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7)、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8)、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9)、 关于岳飞的事迹,大家早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就不具体说了。
(20)、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
4、爱国主义的古诗词名句
(1)、10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2)、既写出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3)、秀出乾坤,功在诗书——首期“诗歌教学研修班”培训侧记
(4)、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5)、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6)、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7)、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8)、我们还可以来回忆《诗经·无衣》中的声音:“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郭沫若先生在抗战爆发后写下过“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这样的慷慨悲歌。两者相距的年代更久远,但展现的同样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冲天豪迈,同样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冲击。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0)、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1)、第五届诗歌节是在迎接d的十九大的喜庆气氛里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背景下召开的。d和国家的文化战略调整,为中华诗词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诗百年纪念的重要历史节点,也使我们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更广泛的研究课题和思考空间。风雅中国,弦歌不断。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可以说爱国主义传统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也是一条串联诗歌史的红线。
(12)、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3)、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14)、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1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7)、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1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19)、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20)、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5、爱国主义古诗词五十首有哪些
(1)、岳飞工诗词,虽流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2)、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3)、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5)、只有了解的中华文化,才能够中西结合,继往开来!
(6)、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7)、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11)、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一日出京怀古》
(1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中,有众多的篇章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浩然之气。千百年来,这类主题的诗词作品对于华夏儿女砥砺情志、陶冶情操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和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13)、这首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后来成为了很多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1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6)、王翰(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他是和王昌龄同时代的人,也是一个著名的边塞诗人。
(17)、1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18)、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0)、历代诗人对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评价都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在编选唐人绝句时,也列它为第一。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2)、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3)、注释⑴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⑵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⑶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⑸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⑹意气:豪情气概。⑺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⑻史策:即史册、史书。⑼丹心:赤诚的心。⑽尔来:近来。⑾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⑿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⒀“楚虽三户”句: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不少地方。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4)、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5)、2017高考诗词填空真题,测测你在哪个省能得高分?
(6)、一部《全宋词》,收有1364名词人用千馀种调式写成的近二万首词作。宋词选本,宋已有之。然最具影响者,当数清朝末年人朱祖谋编选的《宋词三百首》。
(7)、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爱国主义古今经典诗词10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