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人性本恶的观点
1、论述人性本恶
(1)、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2)、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进行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如果人性真是本善的话,那孔老夫子何必诲人不倦呢?不赞同的人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本善的,但是现实、历史、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弃恶扬善。
(3)、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自利”的力量有多大,它使人背离自己“自私”的本性。然而,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自私和自利的目的又是一致的。人之所以追求包括名声在内的利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天然欲望,利益可以使人活得更好、更舒适、更安逸、更有尊严。
(4)、有哪个人真正称得上善良呢?有哪个人拥有哪怕一点点真正为别人好的高尚的情操呢?哪个人不是想把别人拥有的都想办法弄到自己兜里?有哪个不是看到别人好就心里不痛快的呢?有哪个不是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轻易翻脸,而翻脸以后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要致人于死地的…
(5)、善行的发生: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社会属性),人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
(6)、如果我带着这个问题问孔子,孔子大概会说:大哉问!
(7)、人与人关系伦理的逻辑起因,善恶是核心。人性的善与恶,似乎针锋相对,其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或对人性教化的要求不同而已。
(8)、至于叔本华,则对人性是完全的失望,提起人性,他惯用的词从来都是“愚昧,无知,狡诈,草包…"等。
(9)、①自然属性: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10)、0开启安心之旅 就在24“赵师面对面”公益沙龙(点击抢票)
(11)、正方吴淑燕: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12)、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13)、本能有那么多,这个本能就是因为人要生存,要活下去,要活下去就要想方设法地从各方面谋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就像一片树林里,每棵树都在竟争脚下的土壤和顶上的阳光,不竟争,树就会枯萎,就会死,人也一样,因为要谋取生活的物资,所以就要竟争,从这一点来说,人和植物,动物没什么两样,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无休止的争斗场。
(14)、那么我们再次追问,人性,到底是善是恶?是好是坏呢?我倾向于后者,这个不用多多论述,但凡成年人,有一定思考和判断力的,你看看你身边的人,看看影视文学作品里,还有报刊媒体的报道中,无论是现在的,以前的,还是中外历史上的,都是一部部鲜活的人性的历史,世道人心和人性的善恶一目了然,不用我评说太多。
(15)、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16)、在西方宗教文化中,人性是恶的,人生下来就有犯罪恶的欲望。据《创世纪》,上帝用泥土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让两人生活在伊甸园中。伊甸园的树上结着两种果子,一种是智慧果,另一种是生命果,上帝明确禁止他们食用。
(17)、我举个现代的例子来阐述一下他的观点。有个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大爷不小心在路边摔倒了,他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把老大爷给扶了起来,还主动帮助老大爷联系了家人。老人和他的家人都对学生的善举,满怀感激。学生这种二话不说、主动救人的想法就是潜意识的,就是与生俱来的善。当然,这种乐于助人的举动,也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日常教育与正确引导。
(18)、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
(19)、反方蒋昌建:你说荀子说错了就说错了吗?那要那么多儒学家干什么?(笑声、掌声)
(20)、性本善则是支持用道德,理念来感化,因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所以只要我们后天采取各种温和的措施,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和谐的生活,而不是去战争,去争夺土地财富,用道德让每个人心甘情愿的维系自己的生活。
2、人性本恶反方提问致命的问题
(1)、第一阶段是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在原始社会什么东西都没有归属,所以不存在“你的”或者“我的”,所以那个时候是最公平最平等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某个人的;
(2)、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类,他们没有语言、没有阶级、没有欲望,也没有欲望和嫉妒等人性的丑恶,也没有贫富差距和残酷的战争,但在那个时代人类是平等和自由的。当时的自然人或者说野蛮人的需要仅仅是填饱自己的肚子,再或者也就是满足一下性的需求而已。而当人类社会产生,尤其是物品私有化之后,人类之间开始产生了对于利益的争夺,土地、房屋、金钱、权力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利益争夺的焦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中的“自利”的本性被激发出来。
(3)、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觉得人人都有财利之心。
(4)、商臣依计而行。姑姑被激怒了,狠狠地啐了一口,说:“你这个下贱东西,要不大王怎么要废掉你而改立公子职呢!”
(5)、这个伊甸园的神话故事,说明了人意识的由来和发展。亚当和夏娃偷吃了善恶果之后,突然有了意识,从而有了羞愧,我们可以说有了人性。
(6)、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7)、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与贪婪齐飞,野心与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世界带来什么呢?
(8)、②社会属性: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
(9)、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作为人类最大的利己手段。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犯道德而不会受到处罚,人就不会遵守道德的约束了。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因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方便。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
(10)、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11)、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当然,正如上面说了,我不必详细论述,大家只用从多方面的资料,影视和生活中看看,就可以得到这个认识,人们常将有些坏蛋比作禽兽,其实,人类比禽兽要坏得多残忍得多,有许多思想家都论述过这个问题,比如叔本华,伏尔泰,但丁等。
(12)、正方将“恶行”归咎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将“善行”产生的原因则解释为:由“人性根源点”的“善端”引发,借此提出了“善是人性之本”的论证。
(13)、我们看古人的书,稍有理智就知道孟子的错误,比如羞恶之心,小孩子就是不知道要穿衣服呀,有些部落里,女人袒胸露乳很正常,这根本就不是羞恶之心的“本性”。
(14)、反方蒋昌建:荀子也说:后天的所谓善是在“注错习之所积耳”,什么叫“注错习之所积耳”呀?请回答。
(15)、从前三轮概括出来的攻防体系来看,台湾大学的体系简单明了直接有效,且攻守衔接得当配合有法,如此出色的逻辑和战术素养怎么可能会输给肤浅的“花辩”?
(16)、那么,人性到底是善是恶呢?我想,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回答上来,也许它就像宇宙秘密一样,是所有人类探讨的最终目标和终极追问吧。
(17)、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18)、在我们少儿时期的时候,大伙儿都应该背过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少儿时期,更多的是懵懂和无知,长大后,回过头再背开头这段,我对自己原本的理解提出了质疑和思考,人之初,真的性本“善”吗?其实,对于「性善论」和「性恶论」两个观点,在古代的战国时期,两大思想家孟子和荀子已经对善恶论开始争辩。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至于各自善恶观点的理由,背后都跟各自主张的思想学说有关。
(19)、道家则是另一种观点,以为人性自然,即人性本朴。朴,未雕琢的原木。
(20)、比赛已经完全陷入了一边倒状态中,与完全陷入各自为战的正方相比,反方的状态自然是轻松之际,有足够的时间和正方逗闷子。
3、人性本恶辩论素材
(1)、笔者想说,做出这个结论的人一定没仔细研究过93年的这场决赛,早在这场人性本善恶的较量中台湾大学就采用了这种进攻性的陈词模式。
(2)、尼采说过一句:“你去见女人是吧,记得带上鞭子",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包括俞敏洪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他们都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女士朋友的声讨,当然,他们不光说的是人性,而且是女人的人性。
(3)、有人将首都师大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双方采用的陈词模式不同:马来亚大学采用的是“崭新”的进攻式陈词模式,这种模式更有攻击力,且更有现场感,而首都师范大学是采用的还是“一辩论证、二辩理论巩固、三辩事实论证、四辩价值提升”的老陈词模式,显得过于僵化。
(4)、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5)、《庄子·马蹄》中的“素朴而人性得矣”,阐述了人性无所谓善、无所谓恶的自然本质。儒家的性善论、性恶论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向善与克恶是外界奴役结果这一客观存在,为人性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思路。
(6)、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重要,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向上的人格。在历史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是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论的自约,自约人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究成为恶,只有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弃伪啊!
(7)、此处,笔者更得给复旦大学喝声彩,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反方复旦大不仅阵脚未乱,更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进攻策略,死死咬住正方的“环境影响论”不放。
(8)、正方许金龙:对方辩友,他要有人勤加于灌溉,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您正面回答我,您喜不喜欢杀人放火?(笑声)
(9)、问题还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杞柳具有制造杯盘的潜质?如果杞柳固有这种潜质,当然,充分发挥而不是损害这种潜质,才是制造杯盘的最佳途径。这正像莱布尼茨所说,如果一块大理石的纹路具有适于雕刻赫尔库勒的形象的潜质,顺承这种潜质当然是雕刻赫尔库勒形象的最好方法。(4)告子是否承认这种潜质?他的对话没有直接触及这个问题,而孟子正是要向告子提醒和强调这种潜质。假若告子承认这种潜质,孟子是否一定在这一轮辩论中胜出呢?
(10)、法家思想中,讲“自私“和”自利”两种人性区分开来,这显然是在对人性具有深刻的洞察。
(11)、如果说人之初,性本恶,可能是指人的生存都要离不开基本生存需要,要有基本的食物维持机体生命,要有基本的穿维持温度和人类羞耻感,要有基本的空间和工具维持生命安全。如果生存需要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比如粮食极度匮乏时期人就表现出对食物不择手段的争夺等。实际上是后天的社会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生存需要造成的“人性恶”,而不是人之初始的原因。
(12)、曰:“嗜秦人之炙,无以异于嗜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嗜炙亦有外与?”(《孟子·告子上》)
(13)、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14)、正方蔡仲达:犯错、犯罪都是人性本恶,就符合您本恶的立场了吗?那么犯罪干嘛要处罚他呢?
(15)、对方辩友,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我方认为,人性本恶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16)、第三:尽管我承认人性本恶,但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在于他白璧无瑕,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避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真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而有些人却坚持人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全盘推翻了!心痛之余我想请问,如果人性本善,那我们要道德观念,法律法规和交通法规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17)、这是自由辩论的第二阶段,拉回主动权的复旦大学继续贯彻“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战术思想,死死咬住对手的“环境影响论”:如果“恶行是由外在环境造成的”,那么“外界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的善又是怎样导出恶的呢?”(恶花为什么会从善果里产生呢?)。
(18)、对方辩友,今天说啊,人性有两层,一种是自然属性,是天性,再一种是社会属性,那种是后天的。
(19)、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知识!——托马斯.索维尔。
(20)、第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小孩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地摔死在石崖上。面对着原始人这种凶残的天性,对方辩友,难道还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4、人性本恶的观点和总结
(1)、孔子讲到,谁还能够进出不从门户走呢?”户“这里指门户,老师问不从门走,从哪里走啊?上课的时候第一反应,“窗户”,露馅了,这不就是偷心不死吗!?虽然小时候经常喜欢爬窗户,但这也太不靠谱了……现在流行,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要说窗户了,只要能够达成目的,估计连烟囱也爬了。想到了一个词”旁门左道“,我想可能是一个意思,就是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不走正道。也想到上节课老师讲到的“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想到自己也时常喜欢shortcut,走捷径,抄小路,最明显是以前开车的时候喜欢插队,走共公交车道超车,闯黄灯……这两年跟着老师学,倒还真的少了一些这样的猥琐行径……其实当时孔子说这句话,也是影射世人不行正道,颠倒梦想。
(2)、从十字军东征,到黄巢的“杀人满街,巢不能禁”,从罪恶的三角贸易,到8”特大跨国拐卖儿童,从外国到中国,从过去到现在,面对人类为了一己私欲犯下了的过错,我们难道不能说一句:“人性本恶”吗?
(3)、我们学过的荀子的名篇《劝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而言的,他所谓的学可不是数理化,而是思想品德,要通过学习,把善良学到手。
(4)、(霜降)秋冬进补,来年打虎,道家进补法门看这里
(5)、善是人性之本: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人性根源点论)
(6)、“那么——”潘崇看定眼前的学生问,“你能够发动大事吗?”
(7)、我们知道,动物的本性很简单,那就是吃饱喝足睡好,没得吃没得喝时抢也抢得,杀也杀得,起码对于另类是如此。人之为人有两大属性,首先是动物性,其次是社会性,所谓秉性主要就是指前者。既然是动物,无论怎么进化怎么高等,其动物性自然是与生具来的。
(8)、而愿意深入思考的人,会意识到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如果人只依靠本能去做事,那么会充满兽性,这也是为什么动物天生的本能要远远高于人类的原因。
(9)、商臣赶紧找到潘崇。潘崇问:“你能够侍奉公子职吗?”
(10)、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时就要好好珍惜当下有限的时光。当我们意识到万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时候就要学会求同存异。
(11)、攻击反方“人性”的概念设定,指出命题设定的狭隘: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人性本恶反方提问致命的问题7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