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论生活中例子
1、性恶论观点
(1)、国外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欧洲思想家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霍布士、叔本华等。基督教的原罪说也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它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犯了“原罪”,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即负有深重的罪恶——“原罪”。
(2)、荀学的近代复兴可追溯到明清之际,如傅山、费密等。这里的“近代”概念是指的中国社会的“内源性现代性”的发生,可追溯到“唐宋变革”,而在明清之际尤为显著。入清以后,乾嘉学派公然复兴荀学,其中仅学术名家就有卢文弨、谢墉、钱大昕、汪中、凌廷堪、郝懿行等,进而至于近代俞樾、王先谦、孙诒让等。
(3)、综上,孟子的“性善”说是对的,其他“说”皆经不住推敲。
(4)、他认为人之性善就像水,水想要往下流,这便是本性。给水一个动力,它可以往上流,就像人可以做很多的坏事,但是当他在做坏事的时候,他的本性仍然是善;水在往上流的时候,水的本性仍然是向下的。他说我们的心应该有共同喜欢的东西,就是仁义礼智,这叫心之所同然者。心可以摆脱这些例如名利、喜好等对象性的欲望而独立存在。
(5)、所以,她把求助的手伸向了姨妈。照顾姨妈的过程中,她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受到良心和社会的谴责。她萌生了让姨妈摔一跤从此一蹶不振的念头。
(6)、表姐虽然一直喊的姨妈,但在她的心里早就认定姨妈是自己的亲妈了。自从姨妈出事后,表姐在心里暗暗地给自己加油打气,一定要好好孝顺姨妈,减轻她的痛苦,给她养老送终。
(7)、知识和理性:理性的滚梯使人们认识到暴力循环的有害无益,克制将一己之私置于他人利益之上的特权,并且重新审视暴力,将其看作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场争夺胜负的竞赛。
(8)、由经验的、观解的,进一步说明荀子的思想是常识的。一种理论自然要获得检验与证实,但是否一定能获得常识、经验的检验与证实,却未必,但荀子的认识常止于此。
(9)、表姐夫处理完姨妈的后事,突然神清气爽了起来。他得意地发现,自己果然没看走眼。从她贪婪地迷恋自己开始,到和自己一起榨干姨妈,这个女人就活该被他看轻。
(10)、生活中的助人行为数不胜数,大到国家表彰的英雄事迹,小到我们身边的举手之劳。
(11)、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贯穿着一部中国思想史。这里仅举三个思想家——孟子、荀子和王夫之的例子。
(12)、另一方面则是“阴法”,即实质上的法家专制主义,却不能放到台面上,否则即有“暴政”之名。荀学虽属儒学,却有法家之嫌,而法家总是令人与“暴秦”联系起来,这在标榜“仁义道德”、“以孝治天下”的皇权来说是不可取的。因此,荀学只能“后台操作”。
(13)、职场由人构成,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种一昧的正能量或者好的结果,要的是一种氛围,最好的是一种人人都恰好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的氛围。这就如开展一场辩论,正方和反方往往有一边是处在明显的劣势,比如长版权保护期对社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里的反方要论证“弊大于利”,这看似一开始就败给了道德舆论,但运用合理的辩论技巧、材料以及辩论时的气氛营造就可以“反败为胜”!这也算是诡辩的智慧,“白马非马”一看就知道是错的,但是这一说法在当时的氛围下却取得了胜利。
(14)、本文节选自岳麓书社“古典名著全本注译文库”《荀子》前言,作者张晚林。
(15)、他认为人要涵养浩然正气,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道义,这样人的身体就会充起浩然之气,如果做了亏心事,浩然正气就会熄灭。他说仁义礼智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16)、她想来想去也没找到可以接替她,照顾姨妈的人。她只好在互联网上联系了一个稳重,经验丰富的护工阿姨帮忙照顾姨妈。表姐刚到广元市当晚,就接到护工的电话。对方不客气地说:
(17)、表姐夫拽着表姐出了门,直奔附近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俩特地找了律师咨询,律师说当初姨妈赠予房子时是提出了明确的赠予条件,如果他们不为老人履行养老义务,姨妈是完全有权利撤销赠予行为的。
(18)、“好吧。”其他所有精灵都说。于是有一个精灵就无声无形地,但却清楚而明白地对那个善人说:“我们看到了你的生活、你的神圣,我们想知道,我们可以赠送给你点什么呢?说吧,你想要什么?是希望你能解除你看到的所有人的贫困,还是为某个人祝福呢?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或者你希望我们赋予你一种力量,使你能让人们摆脱疾病和痛苦,同样,使你为之祝福的那个人不会早亡?这些也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或者你下世上所有的人——男人、女人、孩子——都爱你?这我们也能做到。说吧,你希望什么?”
(19)、而古人对于人性又有着怎样的哲思?我们首先着手于大教育家孟子,了解孟子人性思想的同学也纷纷发言,提出一些见解。
(20)、“给我一个机会。” “怎么给你机会。” “我以前没的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2、性恶论生活中例子有哪些
(1)、表姐生孩子后,婆家强硬地拒绝了来她家照顾月子的请求。是姨妈请了一个月的无薪假,事无巨细地照顾月子、还帮她带孩子。事实上就连表姐名下的这套学区房,也是姨妈的。
(2)、表姐夫找了家一个月1500块钱的养老院,进入屋内一看,到处都脏兮兮的。养老院里的老人也大多无精打采,死气沉沉的。看着没有生命活力。
(3)、第“人之初,性本善”特指初生婴儿,此时的所谓“赤子之心”并不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赤子之心的“善”具有先天性而不具有社会性。然而,“恶”完全是社会性(后天性)的产物,故谓之“作恶”。(没有“作善”一说)
(4)、一次,其中一个精灵对另一个说:“这个人是神圣的,奇怪的是,他还不知道这一点,世上这样的人太少了。我看咱们去问问他,我们能为他做点什么,他希望我们能赠送他点什么礼物。”
(5)、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6)、表姐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突然觉得很陌生。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表姐夫问:“你有什么好哭的?该哭的是我啊!我娶了你这个麻烦的人做老婆!”
(7)、姨妈为了方便小外孙读她家旁边的机关幼儿园,将自己的房子过户到了表姐的名下。她还把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宽敞又明亮的大主卧让出来给表姐和表姐夫住,自己搬到了旁边的次卧住。
(8)、20世纪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世纪”,但平克强调,虽然20世纪死于战火的绝对人数是历史最高,但考虑到世界人口的总数,它还是最暴力血腥的世纪吗?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造成400万人死亡,中叶的清朝农民起义造成2000万人死亡,稍后的美国内战造成65万人死亡,早先南非祖鲁王国的沙卡王之治造成200万人死亡,南美洲的三国联盟之战消灭了巴拉圭6成以上的人口,在非洲猎捕奴隶、贩卖到美洲的过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纳粹大屠杀。
(9)、平克把暴力降低作为人类进步的宏观尺度,但他的出发点不是把历史演绎成“正义反抗邪恶”的道德传奇,而是试图说明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暴力降低的原因。比如近代的“人道主义革命”促进了暴力降低,原因在于印刷技术发达、书籍报刊的普及流通以及书报读者的大幅度增加。阅读使人可以设想他人的经验与感受,理解“他者”不一定是邪恶的威胁,从而减少残酷虐杀的意愿。
(10)、理智是真正的道德标准吗?儒家觉得好的东西真的是好的吗?在庄子的故事中,孔子说仁义是真人之性也;而老子说夫子乱人之性,孔子提出的这些东西反而是在伤害人性。
(11)、第充斥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领域,范围广泛;
(12)、她开始回忆过往的几十年,她的大部分记忆都有姨妈的身影。姨妈对她很好,但有时会因为她调皮,磕着碰着了就骂她一顿,边骂姨妈边哭起来。
(13)、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重要,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向上的人格。在历史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是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论的自约,自约人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究成为恶,只有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弃伪啊!
(14)、“你愿意遵循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吗?你愿意遵循学校的老师对你提出的道德要求吗?”一个生活实例的提出让我们对老庄的思想有了简单的理解。这就是老庄对这个社会的批评,他说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圣人遵循的是天、是真,不是这些人世的种种。他似乎在反驳的是仁义,理智。自然人性论的内容,大抵如此。
(15)、整个实验的参与者超过1000人,从20岁到50岁,各种职业都有。但不管实验细节怎样变化,结果基本都是:近2/3以上的人选择对别人进行了最高电击。而在实验之前,在实验组承诺不披露结果的情况下,被采访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回答,不会对对方进行电击,“绝不会做出这种不人道的行为”。
(16)、表姐打电话追问表姐夫去哪了?他冷淡地说:“你好意思问我,家里没有女主人做饭,冷锅冷灶的,还有一个病秧子,看着烦。我带着儿子回父母家住几天,你忙完了赶快回家。”
(17)、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坚持,在这种氛围下的员工,更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18)、最近我在思考人性善恶时,从中获得教益最多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斯蒂芬·平克所写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19)、第子思《中庸》言“未发谓之中”,“已发中节”则谓之“和”。显而易见,“已发不和(有过不及)即恶”。
(20)、早在2007年,我就提出了“整合孟荀”的问题。我曾谈到,“关于儒家思想资源,我的总的想法就是:出入乎孟荀,折衷于孔子”;例如“利益原则是西方启蒙思想所竭力张扬的,在荀子那里也可以找到依据;仁爱、时宜原则,则在孟子那里可以找到依据”;“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工作乃在:一方面,以荀学的资源去接管西方启蒙思想的精神维度;而另一方面,以孟学的资源去接管西方新教的精神维度,并且使孟荀整合于孔子。这样,我们就可以重建‘中国正义论’”。
3、性恶论的例子
(1)、简论王船山的“继善成性”和“习与性成”,张怀承,《船山学报》1986年第2期。
(2)、表姐夫一回到家,就故意走到姨妈卧室门口,大声地说:“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年人,还讲什么生活质量?她能有口热饭吃,都是我们小两口对她的恩惠了。”
(3)、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人从善,没有一位家长是希望老师教育自己孩子从恶的,我们唯有相信他们生而善良,才能更好的教育。
(4)、因此,人要用忏悔和良好的工作以及服从某种禁忌、戒律等来获得全能全知上帝的救恕。否则,人的灵魂就不能进入美丽的天堂,而只能沦落于苦难的地狱。
(5)、今天依然存在很多暴力。“这些不长毛的猿猴到底给自己的同类制造了多少苦难啊!一旦想到这一点,内心就充满无法言说的痛苦。”平克说。
(6)、荀子则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7)、上周“大视野”《我不知道走向哪里,只知道不能走向沉沦》的最后,提出了人性到底是什么,人类能不能走出沉沦的问题。
(8)、菲利普·金巴多教授后来写了一本书,《路西法效应》(TheLuciferEffect),路西法是《圣经》中恶魔撒旦的别名,他原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后来过度骄傲,带领1/3的天使叛变,战败后被锁入地狱,变成了撒旦。
(9)、她当时贪婪地迷恋老公的长相和油嘴滑舌,却换来一场空,也让姨妈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让姨妈的后半生孤独终老,难道这都是命?看来嫁人还是不能贪婪地只看长相,品行尤为重要。
(10)、这里开始,我们便由“性恶论”转向荀子眼中的“礼”。进一步深入思考:现在很多研究者喜欢把荀子的观点和功利主义比较。说起功利主义,我们先对它做了一个简单的评析。功利主义是一种什么观点?就是说人类对这个社会、国家、法律、道德的所有规则的设定,目的都是为了让社会所有人的快乐最大化。例如我们设计我们的基础教育制度时。就采用了这一观点。当我们决定到底应不应该禁止补习班的时候,我们会估计一下,是禁止掉之后所有人的快乐更多,还是允许之后所有人的快乐更多。
(11)、观解的,是指荀子要求,任何思想必须在经验世界找到原因,获得验证与解释。荀子曰:“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性恶》)一种理论必须在经验世界得到证实与检验才可能是真的,否则一定为假,荀子以此深辟孟子之性善论。
(12)、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13)、个人努力是重要的,外部环境也很重要。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的是后天的学习环境。《孟子》提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说的是外部环境的引导性。
(14)、结婚前,表姐夫家承诺的好好的,会给小两口买一套地段好的二手房作为婚房。但不成想表姐在婚礼前竟然意外怀孕了,准公婆见状立即改口称没有钱能拿出来买房子。
(15)、就在一切仿佛转到了杨朱所倡导的纵性时,道家无为人性论的诞生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这种方向。
(16)、那么,荀子是否认为人可以为善?答案是肯定的。“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善是可以学会、并可以做到的。
(17)、何以如此?学者往往归因于秦火之后的儒家文献传承关系。如汪中说:“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梁启超说:“自汉以后,名虽为昌明孔学,实则所传者,仅荀学一派而已。”更有学者认为:“汉世儒者,非仅浮丘伯、伏生、申公一辈博士经生,大部出自荀卿之学。即其卓称诸子,自陆贾以下,如扬雄、王符、仲长统及荀悦之伦,亦莫非荀卿之传也。盖两汉学术……其列于儒家者,大抵为荀卿之儒也。”这类说法固然没错,但都只是表面的观察。
(18)、今天,国学热隔一段就来一波,国货潮更是方兴未艾,但扪心自问,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践行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吗?
(19)、女性化:既然暴力主要是男性的消遣,提高妇女赋权的文化总是更少鼓吹暴力;
(20)、一方面是“阳儒”,即打着儒家的旗号,标榜“王道”“仁政”。我们知道,“汉承秦制”乃是皇权帝国制度从产生到稳定的时期,这种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即所谓“罢绌百家,独尊儒术”,如董仲舒建议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实际上,汉代皇朝的尊儒政策并非始于董仲舒,而是一个集体思想转变的过程:“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向)风矣”。这也表明传统儒学之中确实存在着符合皇权专制需要的因素,而不限于荀子思想,这一点也是今天复兴儒学时需要警惕的。
4、性恶论的论据
(1)、姨妈慢吞吞地开口说:“我不住那种等死的养老院。还有,当初我可是说得明明白白。你们忘了,我没忘。你们给我养老,房子就送给你们。
(2)、我们读《论语》《孟子》无处不感受到一个圣者生命的跃动,但读《荀子》,似乎完全感受不到文字背后的生命存在,荀子与他所留下的文字似乎完全是分离的。荀子为后人传承了系统繁富的儒学,但没有弘扬安身立命之教。因为荀子作为一个学者型的生命形态,与安身立命之教根本是有隔膜的。学者型的生命形态总是平面的、说理的,冷静、严密有余,而热情、证悟不足。罗素曾批评亚里士多德缺乏宗教的热情,与亚里士多德一样,荀子只是一个学究式的人物,且极具经验性格,没有超越的宗教精神。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4)、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进行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如果人性真是本善的话,那孔老夫子何必诲人不倦呢?不赞同的人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本善的,但是现实、历史、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弃恶扬善。
(5)、她还下定决心把瘫痪的姨妈送到养老院去,只因为每个月只需要支付3800元钱,就可以摆脱姨妈的纠缠。人性的贪婪蒙蔽了表姐的心。
(6)、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因此,这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而且可以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
(7)、第充分利用各种实力优势,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8)、所有的精灵都说:“这个人是以真正的神性而成为圣人的,是真正爱神的人。”
(9)、但是,暴力导致的苦难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人类已摆脱了所有苦难。饥饿、贫穷、疾病与营养不良、缺乏教育、天灾疫病、失业、制度性暴力(族群冲突、性别歧视、宗教斗争、劳动剥削、环境破坏等等),依然在不同的社会之间以及许多社会内部造成苦难。恶的表现形式没有历史上那么极端和血腥了,但非人化、不把人当人、不尊重人的情景可能更加日常化、普遍化了,从官场、商场、工厂、职场甚至到校园,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
(10)、人们每天都会点外卖,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他们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于是外卖行业如日中天。
(11)、看着丈夫冰冷贪婪的眼神,她无力作答。当年有善良勤快,想踏实和她过日子的男人爱过她,她嫌弃别人是个闷葫芦,不够风趣幽默。
(12)、我说:“应该说是圣人。西方的耶稣也是一样——他们会不会‘贫而有怨’呢?”
(13)、说得更明白一些,这些人是性恶论者。性恶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去提高自己的道德层次,却一直想把那些无私的人从很高的道德层次上拉下来。
(14)、她想证明姨妈其实并不爱她,只是想让她养老送终。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有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做,她才能好受一些。她告诉自己这么做不是她单方面的人性贪婪。反而是姨妈自己的人性贪婪,害了自己。
(15)、托尔斯泰就为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尘世上的一个伟大生命居然“拒绝”他人的爱。理由是“人们的爱会诱惑我,会妨碍我唯一重要的事,即在自身滋养对上帝和对他人的爱”。
(16)、人性就是指人的社会性,是在后天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狼孩从小由狼妈妈带大,脱离了人类社会,错过了学习语言和社会交往的最佳时期,所以直到死去都不能完成社会化。
(17)、意思是人生来就有欲望,人们的善行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18)、论辩的,是指荀子的思想系统繁复而严密,追求学理上的无懈可击,乃至从别人的疏漏中证明自己的正确。孔子与荀子俱欲“正名”,孔子之正名,乃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这是伦理的、实践的;然荀子之正名,乃循名以指实,所谓“名定而实辨”(《正名》),这是研究的、论辩的。
(19)、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家庭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否予以孩子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否予以必要的陪伴与关怀,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父母在平时灌输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的价值观念。在这其中一些负面的影响就很可能会导致题中的问题。
(20)、这就涉及到规则的成本问题。规则的制定不是无成本的,法律的制定最为明显,一部法律的制定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这还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法律的实施更是成本极高的,执法机构的设立和运转、司法机构的设立和运转都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想一想全国那么多的警察和城管就知道了;而这还不包括法律监督的成本。
5、性恶论观点议论文
(1)、荀子与孔子、孟子并称为先秦三大儒者,但我们一般把孔孟之道作为儒学的代称,而没有加上荀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孟之道代表了儒学的正宗,这个正宗就是由内圣以至于外王,但荀子则隆礼重法,对于内圣不甚措意,而特重外王。这样,使得荀子的社会理想乃至对于人之境界的开发都显著地异于孔孟。正因为荀子的思想不属于孔孟正宗,明代荀子的牌位被逐出文庙。
(2)、经验的,是指荀子的思想落在形下层面,超越的形上层面不能及。试看荀子对人性之体会:“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若我们环顾俗世,荀子所言确然不虚,然人性是否即可由此而论?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性恶论生活中例子有哪些8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