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精选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曾仕强134句

[db:分类] 二七美文网 0℃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

(1)、(解释) 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2)、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解释) 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最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6)、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解释) 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大战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则,不和乎道的原则必然消亡。

(9)、道德经妙解|第四十三章:柔软胜刚强无为胜有为(最新图片版)

(1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11)、所以圣人不必经历便知道,不必看见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12)、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13)、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14)、道德经妙解|第六十五章:民心纯朴社会安(最新图片版)

(1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16)、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能永远记住这个法则,就叫至高无上的恩德。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顺的啊!

(17)、(解释)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18)、(解释) 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欲望。根绝欲望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

(19)、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

(20)、道德经妙解|第三十八章:道→德→仁→义→礼→智→法(最新图片版)

2、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曾仕强

(1)、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4)、(解释)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法则的。所以,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所以凡是从事于道的人:求道的就与道相同。求德的就与德相同,求失的就与失相同。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与失相同的人,失也乐意得到他。不值得信任的,当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发生!

(5)、天下皆谓我道大(天下都传说我们得道之人神通广大),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

(7)、不分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8)、(解释)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这不是以*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9)、美言不信(美妙动听的言辞不一定真诚守信)。

(10)、(解释)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国,用奇谲诡异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扰,人民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

(1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12)、我有三件宝贝,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在这世上争强好胜,为人之先。

(13)、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

(14)、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

(15)、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16)、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会失落。应当祭祀敬拜这完善者,子子孙孙永不停息。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18)、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

(19)、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20)、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3、诵读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是贤于贵生(才比过于看重自己生命的人贤明)。

(2)、夫代大匠斫者(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4)、道德经妙解|第十三章:超越名利得失堪能担大任(最新图片版)

(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6)、道德经妙解|第一章: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最新图片版)

(7)、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8)、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9)、(解释)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10)、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1)、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12)、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小国),

(13)、知其白,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14)、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人为何要创建这样的信仰呢)?

(15)、以辅万物之自然(这样做是为了万物自然的规律),

(16)、 热文     道教符咒:教你17个非常实用的道教法术!

(17)、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A婉儿文化 )。

(18)、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者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19)、道德经妙解|第十九章:回归道 社会安(最新图片版)

(20)、(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4、道德经1一81章全文

(1)、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

(2)、当其无有室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3)、道德经妙解|第三十二章:顺天之道 风调雨顺(最新图片版)

(4)、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5)、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

(7)、《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8)、其德乃普(天下的德行就会像阳光那样普照万物)。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道德经 第七十章》

(10)、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11)、奈何万乘之主(无奈有一些拥有万辆马车的国主),

(12)、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

(13)、(解释) 圣人没有固定的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可以使人向善。讲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就可以使人守信用。胜任治理天下,和和气气使天下百姓心思归于浑朴。百姓都注意他们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儿般的状态。

(14)、(解释)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号啼而喉咙却不沙哑,这是淳和之极的表现。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衰老,可说是离开了道,离开了道就要早亡。

(15)、《道德经》第一章,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解读第一章?其中“道”怎么理解?理解,解读,再理解如下:

(16)、天的运行,善利万物而不侵害;圣人的行为顺势施为而不强行争夺。

(17)、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

(18)、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9)、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

(20)、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5、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下载

(1)、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

(2)、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

(3)、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

(4)、道德经妙解|第五十一章:天地父母恩(最新图片版)

(5)、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拥戴而不厌烦),

(6)、知者不言(心灵深处的感悟真正明白的人是不妄言的),

(7)、(解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8)、以家观家(以一个家庭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家庭的情形),

(9)、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1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1)、安平泰(是因为她具备了安详、平和、舒泰的条件)。

(1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取天下常以无事(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

(14)、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

(15)、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

(16)、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17)、⊙道教符咒新媒体邮箱:zhaoyongme@qq.com

(18)、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19)、(解释)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20)、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1)、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此三者不可致诘(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

(3)、俗语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实话听起来往往没有阿谀奉承的虚假言论好听,而人们却常常喜欢听华美不实的言论。

(4)、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5)、(解释)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出生在天地之前。无声啊,无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远存在。不停地循环运行,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到无边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遥远,遥远可返回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大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6)、道德经妙解|第七十章:自古圣贤多寂寞(最新图片版)

(7)、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

(8)、对于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善于运用巧智的人,其目的在于为我,而缺乏博大的胸襟;博大的人诚实质朴,不必去运用巧智经营。

(9)、 热文   道教养生有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

(10)、想用人为的努力去赢得天下,我看达不到目的。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

(11)、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据此而取舍。

(12)、(解释) 上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实践;中士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象是有道理又好象没道理;下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说过: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洁白好象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道”幽隐而无名,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13)、(解释)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14)、吾得执而诛之(我把他们抓起来按照刑律杀头),

(15)、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16)、(解释)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沟溪。甘作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初生的婴儿的状态。明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会丢失,回复到最终的真理。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复的纯朴,纯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们用它们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17)、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

(18)、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

(19)、(解释)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20)、(解释) 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1)、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

(2)、道德经妙解|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最新图片版)

(3)、老子简介:老子(约前580一前500),又称老聃,姓李名耳,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也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博学多才。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他请教过礼方面的问题。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老子》。老子不满现实,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其理想的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思想后被庄子继承发扬,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4)、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只有短短57个字,老子却道出了5条人世间的真理。

(5)、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8)、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9)、以国观国(以一个国家的德行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情形),

(10)、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3)、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14)、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曾仕强13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