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精选论语二十章原文翻译及解释91句

[db:分类] 二七美文网 0℃

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1、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国学|文化|艺术|哲理| 养生 | 视觉|美文 |教育

(8)、不逾矩(         )(          )

(9)、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如之何其彻也)个人认为应该分句(如之何,其彻也),拆开来看。

(11)、《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却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再传弟子中有的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12)、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13)、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4)、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6)、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9)、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20)、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2、论语二十章原文翻译及解释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本文诠释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从博学到笃行,层层递进,渐渐清晰,犹如盛开的花朵,顺次拨开,直至花心显露,不禁让人在喜悦之余又多添了一份柳暗花明的快感——哦,原来如此。继而深思,感慨万千。

(4)、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6)、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7)、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8)、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中。孔子对其品德修养尤其赞赏有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这一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读起来情真意切。

(9)、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10)、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6-20章

(12)、季氏第十六 (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1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4)、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15)、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6)、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7)、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18)、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19)、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注释

(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20章

(6)、所选十二章,主要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章;②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1章。

(7)、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9)、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0)、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1)、(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3)、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14)、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5)、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7)、《泰伯》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9)、其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20)、(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论语第二十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2)、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3)、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4)、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和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在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六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5)、 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6)、 “仁”是爱的哲学,同样,“孝”也是爱的哲学,是一种感恩回报的爱。父母生儿有女,你可以说那是繁行后代的生物本能使然。但是,作为父母,通常会养育照顾子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付出的情感、心血和财富理应得到回报。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子女回过来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不仅如此,古人还给这种回报一个好名声一一孝。

(7)、《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冒夜。《子罕》

(8)、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2)、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5)、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17)、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8)、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借鉴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9)、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20)、《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论语第二十篇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1)、(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2)、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6)、“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7)、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11)、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论语二十章原文翻译及解释9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