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个怎么样的人
1、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直到他看见河对岸盛开了一朵鲜艳的红色花朵,花朵大而美丽,他太想拥有这朵花。
(2)、史铁生年轻的时候,是学校里的运动健儿,他喜欢田径,喜欢足球,梦想是成为一个运动员。
(3)、尤其《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为电影类型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4)、说好十天半月就能返回的老瞎子,从盛夏离开,直到冬天还未归来。
(5)、复旦大学新生开学刷屏演讲: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
(6)、不要怕收效甚微,也不要怕白忙一场,毕竟,人从生来就一无所有,又害怕失去什么呢?
(7)、世间之人如你我,也像老瞎子一样,因为某个念想,为之努力多年,勤勤恳恳,充实有力,每一天才充满了希望。
(8)、但无论快乐与艰辛,体验过后才是人生,这过程本身就意义非凡且各不相同,从来没有统一的答案。
(9)、我一向善感,现实中的或艺术中的事,每每会打动我,于是近乎二十年之前我那充满忧伤的青春岁月,就非常易于为史铁生的忧伤所浸润,随之汩汩地流泪,并感到了灵魂的净化和抚慰。然而也不仅仅是这样。我发现史铁生对生活留恋得极为深沉,甚至他认为清平湾的牛都知道羞耻,有道德,而村子的男女老少则无不属于良家。我十分诧异,窃以为他在无意之间弄出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信息,清平湾的暖色显然是黄昏的暖色。我独守这个发现,拒绝交流或传播,是出于对宇宙之中一种神秘力量的敬畏,也不愿意让人骂我是诅咒史铁生。我多少也有文士相轻的毛病,对一般人的作品,通常只是品尝一下,领略其味就行了,可对史铁生的作品却兴趣强烈,能得到的一定要读。
(10)、可是后来他想明白了,如果人有了健全的体魄,但是灵魂没有领悟到:人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健全和残疾一样,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都是“最不幸的人”。
(11)、他的第一辆手摇的三轮轮椅,是他的同学们凑钱买了送给他的,他摇着它去过好多地方,也去了地坛。
(12)、50多年来,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这琴弦,为了这药方。
(13)、人干不过上帝,人干不过命运,但大多数人是“认命”,他在努力“知命”。
(14)、史铁生曾孩子般地说,只要有炸酱面吃就能活。
(15)、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
(16)、从暑气正盛,到大雪纷飞,小瞎子早已离开,走的那天刚好是兰秀儿出嫁的日子。
(17)、“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
(18)、无法外出的日子,史铁生疯也似的阅读,不停地写作,用力地推开宿命的大门。
(19)、陈希米比史铁生小10岁,她是西北大学的学生,学数学,却热爱文学,乐于搞“跨学科”交流。她还是西北大学中文系学生刊物《希望》的骨干之一。而史铁生的作品首次变成铅字,就是在这本刊物上。
(20)、史铁生再也没有醒来,虽然命运在他年轻时残酷地将他摁在了轮椅上,可他的灵魂一直倔强地站立着,而这一次,他终于还是离开了这个他用力热爱的世界。
2、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1)、1993年,史铁生把他战胜痛苦和疾病的信念传递给了盲童,于是有了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这封信。
(2)、舞台到底会以什么形式呈现。在1996年,用银幕当舞台背景还基本属于天方夜谭,但如今,以LED大屏取代布景已经不新鲜了。舞美设计会不会严格按照史铁生的构想进行,如果是,是否真的会按电影手法拍摄?
(3)、史铁生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命若琴弦》《第一人称》;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等;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散文《我与地坛》感动了一代读者;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也屡获殊荣。
(4)、就如我们,为了有个属于自己的住所,多年来辛勤工作,积攒着为数不多的工资。
(5)、如有可能按此设想排演和拍摄,剧名即为《一部以电影作为舞台背景的戏剧》。不要改动这剧名,更不要更换,也不要更换之后而把现有的剧名变作副标题。现有的剧名是唯一恰当的剧名,为了纪念已故的酗酒者A,这剧名是再完美不过了。
(6)、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史铁生的身体都被限制在轮椅上。正如他自己所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由关注身体的残疾到关注精神的残疾,再到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他的文字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气息,对人生透彻的思考、对生死的不停追问。
(7)、一日,史铁生和往常一样,到山里放牛。突然,暴雨冰雹袭来,躲闪不及的他,受风寒因此病倒,高烧不断。烧退后,他就感到了腰腿疼痛。
(8)、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思考,这里不多说了。只能说看完剧本,觉得自己以前对史铁生和他文字的认识实在太浅薄。
(9)、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双腿已经残废,那如何才能抚平自己内心无休止的愤怒、不安和痛苦?旁人难以相助,幸好史铁生的灵魂足够坚强,足以支撑到他思索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并把答案展现在我们面前。
(10)、苦难有时候真像大海,溺于其中的人,往往会由于难以承受其折磨而颓唐,而堕落,或是变得嫉妒和仇恨,甚至有的会图谋报复社会,若实在走投无路,那么便自杀。在我周围就有这样的故事发生,而苦难所造成的消极心理,我则完全可以考量,并愿意理解。在史铁生双腿有病的开始十年,他经常摇着轮椅把自己运到地坛。那是一个古老的祭场,不过史铁生进去的时候,它已经成了一个又破败又荒芜的园子,只有厌世或隐身的人才喜欢这里。史铁生显然是希望躲避喧嚣的,躲避所有的人,甚至要躲避自己的母亲,或分担母亲的忧伤。
(11)、再读,才发现,这念想,就如盛开的彼岸之花,虽是虚无假象,却是能载人渡过生活长河的舟楫。
(12)、即使房价在爬坡,可积蓄每增加些许,希望就多了一分。
(13)、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14)、并不。A酗酒是因为他清醒。他一直不停地喝酒,然而没有一刻说的是醉话,都是赤裸裸的人间真相。
(15)、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但他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这活儿他一干就是7年。
(16)、其实,绝大多数人的知命,不过变了相的认命罢了!
(17)、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一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其他作品还有《老屋小记》《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18)、这些行为在老瞎子看来都不务正业,且耽误时间,只有弹琴才是唯一该做的事。
(19)、 史铁生是五十年代生人,我是七十年代生人,我们相距差不多整整一代,但读他的文字,我却有强烈的戚戚感。这是不是说明,那一代,下一代,以及更下一代,都曾被置于那样的恐惧和颤栗之中呢?再延伸一点来说,我们现在是否已经摆脱了那样的恐惧与颤栗?历史的惯性往往强大无比,史铁生这个人的生命已然逝去,但他的世界却仍然还在我们身边延续,不仅是他的文字里的世界,而且还有他的文字所记录的历史的车轮,仍在碾压着这个民族,沉重而又缓慢。
(20)、浙江前省长:马云急坏了,得到消息后就找到了我
3、史铁生是个怎样的人?
(1)、世界是残酷的,生而为人,我们却要不断地揉进希望。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2)、独角戏和对手戏的排布。在剧本原作里,A的独白占了半数以上。大家都知道,独角戏不好演,对演员的演技绝对是个大考验。而根据目前的消息,《酗酒者莫非》剧组共12名演员。陆帕到底保留了哪些独角戏的段落,又新添了哪些对手戏段落?
(3)、可是在当时有谁会要一个双腿站不起来的人呢?人们认为手脚健全才能有能力,何况你还要一直坐着轮椅呢?曾经的他那么热爱田径的一名青年,突然之间不能在做自己最爱的事情了,内心很痛苦。后来的进入了工厂里面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写作。就在那个时期他创作了《我与地坛》。可是再后来发表的时候,母亲已经再也看不见了。可是病痛还是依旧的折磨着不肯放过他。再过了几年之后,他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此之后只能插着尿管。而在后来,他得了尿毒症。由于病引起前列腺引起的疼痛,疼痛折磨着他无法工作,只能在床上躺着。前半生的他热爱田径,后半生的他热爱文学,所以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那时候的他需要做透析,但是透析是十分之难受的。导致他身心都感到十分疲惫,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
(4)、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
(5)、1989年,已经从文字中惺惺相惜的两人,终于见面了。
(6)、当然,有些人不喜欢猜谜,喜欢某种已经固定的人生,这样的人讨厌命运的谜语,自然也理解不到史铁生所说的“无谜可猜的悲哀”。
(7)、看过原作,萌君觉得,把史铁生纸上的文字变成舞台上的戏剧,有这样几个点是有难度的。而这些,也极有可能在陆帕的手里变成这部剧的最大看点。
(8)、史铁生在这个过程中,把上帝作为自己的伙伴,不可须臾离开的亲密伙伴。
(9)、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10)、小瞎子自然不懂得老瞎子的欣喜与激动,更不懂得数十年生活在黑暗里无奈的苦楚。
(11)、他若是躺倒的河床,她便是悠悠烟水,遇见她以后,生活便会荡漾开去,不再风雨。这一年,他们俩结婚了。史铁生38岁,陈希米28岁。
(12)、无论过去多久,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着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地投靠这一处静地,在这儿呆坐张望或是睡了又醒。
(13)、人在苦难之中看到自己的灵魂,痛苦的惩罚就是对灵魂的洗礼,无边的折磨恰好可以让灵魂更加昂扬。
(14)、这个问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史铁生在地坛一晃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里,地坛陪伴他走过了十五次的春夏秋冬,看过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片段,终于,他开始慢慢想明白: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要怎样活?上帝早给了你一个开头,却要你自己来定结尾。
(15)、所以他很欣赏那句“我就怕我配不上我受的苦”。
(16)、其余的人多在银幕上,在电影里,或在A的台词中——他们对于A以及对观众来说,都仅仅是幻影、梦境或消息。但不必拘泥于此,影中人亦可根据需要走上舞台,但那对于A正如对于观众——仍是不可贴近和触摸的,仍然只是幻影、梦境或消息而已。
(17)、斯人已去,转眼就快要第7个冬天了,他依然是读者心中那个参透生死、写尽生命质感的作家。
(18)、当师徒二人到达一个叫野羊坳的村子时,老瞎子几乎要被心魔击碎。
(19)、史铁生说:“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20)、干既然干不过,那就只能忍受上帝给定的一切。
4、史铁生的人物简介
(1)、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2)、当药方的谜底被人揭开,老瞎子的执念像被人硬生生铲除了。
(3)、史铁生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他生病的“职业生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单拿出来都足够让人心惊:脉管炎导致的瘫痪、肾病最终确诊为尿毒症和脑溢血带来的死亡。
(4)、1979年,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不得不造漏排尿。紧接着,由于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受阻,再加上每天长时间地坐压,褥疮发作,前景是败血症。
(5)、即使虚无如彼岸之花,也是我们渡过生活这条河流的无尽动力。
(6)、A,男,家中长子,有一妹一弟。父母都是著名演员,表面上恩爱美满,但实际父亲是母亲的“主人、领导、皇上”。A幼年名叫B,少年时跳集体舞,情不自禁拥吻了一个少女。由于此次“丢人的”事件,为避免不良影响,改名为A。A患有一种医生也说不清的罕见疾病,总是浑身无力,脑中轰鸣。A的妻子叫杨花,是少年宫的音乐老师。因为酗酒,妻子与A离婚,单位开除了A,父亲不再让A进家门。A最终死于饮酒过度,死了7天,才被人发现。
(7)、青年起心动念后的欣喜与执着,大概都在看清事实后变成了失望吧。
(8)、这琴是老瞎子谋生的工具,也是老瞎子生命的载体。
(9)、在《病隙碎笔》这本书里面,他曾这样调侃自己:“主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一点东西。”这样的想法和说法让我们看到他对生命苦难的乐观态度。而成就他能如此的乐观面对生命苦难的态度,则是他在对自己经历生病后,所积累的经验里懂得了满足。
(10)、实际上我所捕捉的信息是很准确的,有史铁生的作品提供的证据。不过在清平湾之后,他显然已经战胜了自己。我的意思是,他曾经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死的悬崖,甚至要纵身一跳,以摆脱身后的世界,可他却终于醒悟,决定要生,遂返回大地,从而看到了清平湾的美丽。醒悟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也许只有史铁生知道,一个多么英俊,多么自尊,充满希望的青年,突然双腿废了,不得不靠轮椅在世间游移,是怎样一种苦难。是的,史铁生的苦难是从双腿有病开始的。人类有形形色色的苦难,而史铁生的苦难则起于身残。
(11)、就是说,我们不因为身有残疾而有任何特殊感。我们除了比别人少两条腿或少一双眼睛之外,除了比别人多一辆轮椅或多一根盲杖之外,再不比别人少什么和多什么,再没有什么特殊于别人的地方,我们不因为残疾就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
(12)、我不知道上帝是什么旨意?是要造成悬殊的反差吗?若是,那么这种反差的作用何在?难道是要启示:瞧,人的能量多么巨大,疾疴之躯都会修成澄明的灵魂,难道强壮之身不能吗?不过也可能是这样的启示:苦难并不是幸福的绝路,如果你愿意,那么苦难还培育智慧呢!然而这都是我的一点猜测,窃以为我愚笨的脑子是不能提供优秀思想的,请包涵,请原谅!
(13)、为什么不大可能实际排演呢?说一个最浅显的原因:难度系数太大。
(14)、深秋的地坛公园,枫叶铺铺展展地拥在一起,银杏也黄得浩浩荡荡,只差再多几夜的凉风,就会落英缤纷。
(15)、史铁生的妹妹史岚后来回忆道:“我亲眼看见他把一整瓶药一口吞下,然后疼得在床上打滚,看见他一把摸向电源,全院电灯瞬间熄灭,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惧和绝望。”
(16)、当读到《放下与执着》这本书时,可能我们还会认为他还一直纠结于他的病痛,其实并不是这样。他已能坦然的面对生命给他馈赠的任何病痛,早已不在纠结于此。这或许就是他对生命苦难所持的人生态度中最高的境界了,已然做的了放下。而执着于他的另一个世界,心灵和精神的世界,他在这样的世界里也发现了生命所赋予他的价值和使命。
(17)、史铁生许多小说有强烈的自传要素,如中篇小说《宿命》就是作者的精神自传;他有强烈的宗教情怀,甚至精深的宗教哲学,在作品中思索人的救赎需要和终极关怀,追寻上帝,反映世人以意识形态名义推翻亲情灭绝爱心,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和信仰。
(18)、今天,萌君就跟大家说说史铁生和他写的这部戏。这部戏现在的定名叫《酗酒者莫非》,原作的名字很长:《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
(19)、蒋勋曾说:“你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执着,到最后是一场空。”
(20)、因为残疾,明白了健全的重要;因为丑陋,晓得了美丽的魅力;因为软弱,知道了英雄的可贵。世界是需要有差别的,千篇一律的人生就像枯燥乏味的戏剧,不忍卒读,上帝看得也不会过瘾。于是总要有人去背负沉重的苦难,有人去享受甜蜜的幸福。这种选择,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当你不幸拾得悲苦的角色,只能鼓舞自己,去开辟一条救赎之路。
5、史铁生的性格是怎样的
(1)、只要弹够1000根断弦做药引,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药,吃了药眼睛就能复明。
(2)、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3)、就像我们读史铁生的文章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豁达感一样,殊不知这字字句句的背后都浸透着这位作家对世界、对命运的探寻与质问。2010年12月31日,在与病魔斗争了30多年后,史铁生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4)、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的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汽笛一声长鸣,带着一个叫史铁生的“知识青年”驶向陕北的一个小农村,清平湾。
(5)、残疾来了,他就思考残疾,最后得到,人所不能便是残疾,这残疾并非谁所特有,而是所有人都有的。
(6)、《吾情若蓝》一书探索了当代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寻觅出一种情感深处的色调——蓝。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抒写个体对生命的参悟;在飞速奔涌的人生长河中,聆听生命本心的嘀嗒之声。
(7)、为了这个念想,老瞎子50多年来,不辞劳苦,不敢荒废,认认真真地弹着三弦琴。
(8)、如果说老瞎子整个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眼世界,这个目标破灭后,他看到了琴弦之外的世界。
(9)、有了人间烟火的园子,在人尽消散后,又回到它孤独旷静的模样,守着天圆地方,数着岁岁年年。
(10)、一个醉鬼,却是看这个世界看得最清楚的人,实在是一种讽刺。
(11)、他从来不想到达什么彼岸,因为执子之手,一路安心。
(12)、周国平说:“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13)、朱鸿的历史文化散文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本书在生命体验的感悟上写出了新的深度。
(14)、语气中大功即将告成的笃定和炫耀,让十七岁的小瞎子都要偷偷撇嘴了。
(15)、我们是朋友。我也是个残疾人,我的腿从21岁那年开始不能走路了,到现在,我坐着轮椅又已经度过了21年。
(16)、北大教授: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杀教育
(17)、对于生与死的问题,史铁生想得比我们大多数人都透彻。生是一件不容辩驳既定存在的事实,而死却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话说得通透,饱含着常人不可及的智慧。既然生不容辩驳,那就无须纠结,洒脱看待才是;既然死必会降临,那好好活着,无须着急。在生与死面前,上帝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既然生死已看明白,后面却还有更难的问题需要我们作出解答。
(18)、尤其是这一年,再有几根就攒够了一千根,老瞎子闲来无事摸索着断弦,想到双眼复明就激动得发抖。
(19)、老瞎子感知徒弟越陷越深的感情,这经历和未来的结果,一定与曾经的自己相同。
(20)、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蔡明白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后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明白,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要加上一个‘更’字。”
(1)、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2)、到了对岸却发现,那朵花不过是被人遗弃的红色塑料垃圾。
(3)、 在他的回忆里,史铁生告诉我们,不论是从他父亲上溯,还是从他母亲上溯,他家接连几代都是地主,并且还是他老家河北涿州当地不小的地主。尤其对他家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他的姥爷做过国民d的军官,还当过民国的县长,虽然也算是一个抗日名将,并对家乡的教育有过突出贡献,但还是在建国后的镇反中被枪毙了。而单纯他姥爷的死已令他们举家悲伤难过了,更何况由于那个年代家庭成分的原因所导致的在家庭所有成员心中留下的持久的阴影以及现实的窒息,反映在史铁生凄美的文字中,就成为经常出现的几个词:慌张,害怕,惶恐,犹豫,沉闷,危险,凄哀,沉郁,惭愧,抱谦,心惊胆战,噤若寒蝉……读他的文字,能深切体会到那个时代里镌入每个人骨髓里的恐惧和颤栗。
(4)、第一阶段到来的很早,21岁。史铁生不是生来就“身残志坚”的,从发病到瘫痪,他先后自杀过三次,但都未遂。也正因此,他想到了写作。史铁生在回答为什么要写作时说过:
(5)、这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没有挺过去,本来再过4天,就是他60岁寿辰。
(6)、可是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上帝打碎了他成为运动员的梦想。
(7)、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大脑。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度过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思想本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切思想必定是忧郁的,何况如史铁生这样,从第一天得知自己将永远不能再站立起来的时候起,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地冥思苦想着的人。
(8)、史铁生做的,是知命。“知命运的力量之强大,而与之对话,领悟它的深意”,知“人所不能即是残疾,人所不能即是限制”,知“人的限制就是神的给定”。
(9)、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980年,他创作出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0)、很多人想着,要来看一眼这里门壁上淡褪的朱红,古殿檐头被剥蚀的琉璃,去嗅一嗅这里是不是还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11)、他想,任徒弟怎么弹,这辈子也弹不够1200根,这样便够了。
(12)、好了,在和上帝的对手戏中,史铁生完败,最后不得不感叹“反正人是干不过上帝的”。
(13)、离开史铁生所居的社区,我便在北京消失了。不过我一直回味我对史铁生说的话:请你留步!严格分析,它属于弗洛伊德所指出的口误。在我的潜意识之中,显然认为史铁生是一个健康的人,否则不会那样用语。如斯用语,有失推敲,它当然也是在我设防不严之际自己涌出的,总之难免有一点唐突与冒犯,并害怕刺激他。我也久久想到他的客厅。地板是不加修饰的水泥地板,桌椅都是旧的,由于住在一楼,光线显得黯淡,然而刘梦得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孔子有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还感到上帝的伟大!上帝常常给金玉似的身体装满了败絮似的俗气,以让这种人到处展示自己的浅薄与卑劣,反之,常常给疾疴之躯注入灵性,并让这种人静静地放射自己的光芒。
(14)、因为,老瞎子的师傅曾留了药方在他的琴槽里。
(15)、故事中,一对被人称为“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师徒,走街串巷弹琴说书为生。
(16)、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17)、一辈子就这么被琴弦困着走过来,他急切地想给自己松绑。
(18)、除了他的作品让我喜欢之外,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捕捉新的信息,并想见他。我尝思索,如果史铁生知道在西安有一个人这样关注他,而且是暗暗的,持久的,那么他大约很是反感。可惜他无法发现我,并阻挡我。不过我想见他的念想也是淡若轻烟,飘若浮云,忽隐忽现的,然而这个念想似乎也特别顽强,一岁一岁地延续下来,没有消失。我明白,见一见是需要机会的,遂等待着机会。
(19)、死去的身体,活跃起来的思绪,让他突然想起留在野羊坳为情所困的小徒弟。
(20)、于是终于弹断最后两根琴弦老瞎子,急匆匆去抓药,把生病的徒弟独自留在了野羊坳。
(1)、“人是唯……唯一会说话的动物吗?不,人其实是唯一会说瞎……瞎……瞎话的动物。”
(2)、一没有做坏事,二没有伤天害理,三还尽量保持善良,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3)、如果上帝是扬善惩恶的,那史铁生是做了多大的坏事?可是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也没做什么坏事,甚至连打人都不敢打一下。
(4)、史铁生把上帝作为对手,他不是要干过上帝,而是把“上帝”作为永远的思索。
(5)、在雍和宫附近一条临街却又幽静无比的胡同里,在一间低矮的小平房里,陈希米出现在了史铁生面前,而史铁生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正是我想象的样子。”
(6)、史铁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为什么不能是我?”“老天爷为什么要对你讲公平?”
(7)、周国平读了史铁生的《无虚笔记》后,赞叹不已:在经历了绝望的挣扎之后,他大难不死,竟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健康。
(8)、谈到史铁生,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与地坛》中那个身残志坚的他。在一次文学访谈中,史铁生,这个生于中国北京的散文家、作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文学态度:“面对灵魂的写作。”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12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