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
1、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参加
(1)、综上所述,如果由诸葛亮指挥夷陵之战,由于两国存在着绝对的实力差距,改变战争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计谋都没有意义。
(2)、但也有可能是孙权故意拖延时间,被曹丕封吴王后,避免了两线作战,更有胜利的把握。
(3)、第人才对比悬殊,刘备人才鼎盛,而江东人才凋零。
(4)、再次,曹魏与东吴联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夷陵之战之前,蜀汉势大,曹魏并不知道蜀汉会败,而且败得那么彻底,因此曹魏最开始的想法其实是趁乱偷袭东吴,坐山观虎斗的时候去抢蜀汉的胜利果实。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曹魏的目的从来都是要统一全国,所以不存在真心跟东吴联合,而是有便宜就捡,没便宜就看看戏,默默发展才是上策,毕竟曹魏经过连年征战也是民生疲敝,急需修养生息,没有速胜把握的情况下不会轻易的陷入战争的漩涡。
(5)、其次,打仗需要养兵,那就得说说后勤供给的事情。
(6)、根据这本著作的记载,夷陵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刘备知道关羽被吴国偷袭之后十分愤怒,因此他便想率领大军痛击吴国,来为自己的好兄弟报仇,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宣扬自己重情重义的美好形象。
(7)、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
(8)、而孙权方面早就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准备,首先孙权向曹魏称臣,并且接受曹魏的吴王称号,同时这使得曹魏对于孙权没有大规模加兵的想法。
(9)、军事奇才陆逊指挥,吴将都没看破,刘备让吴班的诱敌之策,唯独陆逊看破。
(10)、《演义》中说蜀军七十万东征伐吴,纯属虚构。
(11)、那么问题就来了,双方既然兵力相等,加之东吴水军堪称三国最强,刘备水军较弱,那么刘备为何敢在优势不大的情况下出师伐吴呢?
(12)、兵力投入蜀汉:前锋冯习、张南4万,江北黄权5千,蛮兵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刘备身边1万,共8万多。孙吴:朱然江陵5千,北方潘璋数千,孙恒江南夷道数千,步骘荆南数千,陆逊身边3万,共5万多。
(13)、经此一战,蜀国不仅元气大伤,就连蜀国的国主刘备也在仓皇逃回白帝城,将国家大事交给诸葛亮后带着遗憾离开了。历史上蜀汉这一战的结局实在让人痛惜和扼腕,但是看其结局也不禁令人反思:如果当时指挥这一场战争的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这场战争的结局能否会被改写呢?
(14)、如果刘备进攻的区域是平原旷野地区,估计蜀汉军队很快就会打败吴军,但是现在刘备的军队沿着群山行军,军队的力量不能够得到伸展,就会在群山之间逐渐变成小部队,到时候就可以攻打刘备。
(15)、夷陵之战后,刘备还有一定的实力。他留下以防万一的赵云部队还完好无损。随后,他驻扎在永安,对局势进行观望。孙权得知后十分恐慌,于是派人求和。刘备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带兵打仗,只得同意了孙权的建议。
(16)、此时虽然汉庭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天下很多名士们还是心存汉庭,因此刘备又称帝恢复汉室,除贼扶汉,匡扶大汉。
(17)、还有,《三国演义》中说甘宁、程普死于夷陵之战中,这也纯属虚构。
(18)、刘备东征的时候,如果曹丕趁机夹攻孙权的话,东吴早就灭亡了。但曹丕不听忠言,使得孙权逃过一劫。
(19)、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够的兵力就更捉襟见肘。从此,孙权再也无力扩张势力,只能自保江东。最终只能被消灭。
(20)、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地理位置方面:蜀国虽然地势十分险要容易防守,但是整体国土面积狭小。相比之下吴国的国土面积更为辽阔,而且加上之前占领的荆州要地,在“地利”上吴国明显具有更大的优势。
2、夷陵之战简介
(1)、因为刘备此时和诸葛亮已经有缝隙,因为在称帝问题上诸葛亮没有表示支持。
(2)、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3)、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从两国实力上相比,蜀国明显占不上优势。诸葛亮一直反对刘备伐吴,因此在刘备东伐的时候诸葛亮才没有跟随,但如果诸葛亮指挥这场战争,结局必然有所不同。
(4)、诸葛亮去往白帝城的时候,蜀汉嘉太守黄元得知刘备兵败、疾病难愈之后,因与诸葛亮速来不合,发动兵变,进攻临邛县,兵败被杀。蜀汉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的国力大大下降,由于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导致了蜀汉损兵折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之后诸葛亮北伐的写照。
(5)、众所周知,赵云和诸葛亮关系特别好,二人都是具有儒将风范。
(6)、他们在刘备伐吴时都争先恐后的为刘备提供支持。
(7)、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几乎全军覆没,逃到白帝城去世。蜀国元气大伤。
(8)、此次大战,蜀吴之间的实力相当,双方均有五万左右的军队参战,都将各自可调动的军队全部派到了战场之上。因为势均力敌,所以,大战初期双方处于胶着的对峙状态。
(9)、《三国志》中记载,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致使人口锐减,三分天下后,蜀国人口不过百万,魏国人口也不过四百五十万左右,吴国人口大概在二百万上下。
(10)、后期, 陆逊看到蜀军傍山扎寨,士气有所低落,采取反攻,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刘备见全线崩溃,仓皇后退,遭到追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11)、我们重温历史,不是为了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替封建王朝树碑立传,而是在于以史为鉴,借古以识今,在古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其失败中借鉴教训,为我们今天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12)、第蜀汉面临威眼中的曹魏和孙权的军事威胁,导致征讨吴国时的人才缺失。
(13)、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14)、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
(15)、刘备军事能力有限,身边缺少优秀的谋士,从未独立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作战。
(16)、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张飞部下杀了张飞投降东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公元221年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张飞在出发前被部下杀害。
(17)、诸葛亮有能力把腐败变成魔法。三国时期,西蜀在经历了国富民强的上升期后,在夷陵战役失败后,西蜀的国力急剧下降。然而,诸葛亮用了六年时间使弱小的蜀汉重振雄风,发动了震惊曹魏的第一次北伐。究其原因,是诸葛亮采取了联吴抗曹的外交战略,以保证国内稳定,促进农业发展。
(18)、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
(19)、陆逊放火烧山,火烧四十营,蜀国前军覆灭。猇亭一战中,冯习、张南等人,战死沙场。期间,刘备被张恒追杀,险些命丧当场。傅肜断后,傅肜拒降而死。
(20)、赵云把军队整顿了整顿,准备抵挡东吴的追兵。等了好几天也没见有人追上来。他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曹丕想钻孙、刘两家打仗的空子,偷袭东吴。孙权、陆逊怕被魏军抄了后路,急忙退兵回去了。这倒帮了刘备的大忙。
3、夷陵之战刘备损失的有多严重
(1)、刘备把人马整顿了一下,刚走不多远,就听前面“哒哒哒”地传来一阵马蹄声。大伙儿都吓傻了:要是东吴在这儿设下了埋伏,那可就全完了!刘备正楞着,探子来报告说,是翊军将军赵云接应来了。将士们一听,连喊带蹦迎上去,刘备心里也一块石头落了地。赵云见了刘备也顾不上多说什么,带着人马保护着他到了白帝城。
(2)、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四章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汉朝气数休矣。由此可见,无论作者如何希望诸葛亮实现大业,但恶劣的环境决定了诸葛亮即使天纵奇才,可以使结局不那么惨,但终归无法力挽狂澜。诸葛亮能做到的也只是给吴国一个教训,同时尽可能帮蜀国保存有生力量。
(4)、荆州本是蜀国的重要领地,因为关羽的大意成了吴国嘴中的一块肥肉,荆州本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何况当时吴国已经集结重兵镇守荆州。
(5)、刘备所部的宿将赵云十分反对刘备征讨吴国的方案,他对刘备说:
(6)、因为甘宁于219年就已经逝世,程普也是在215年前后逝世。
(7)、引来了不少名士的投奔,因为汉庭在曹魏已经灭亡,许多汉朝元老和名士们心存大汉,而此时刘备恢复汉室大旗,自然引来不少名士的支持和一些旧地主豪强以及汉室宗室和外戚实力的投奔。
(8)、五虎上将,只剩下赵云一人,蜀国人才匮乏。关羽的失败,蜀国失去了仅有的水军,从而不能水陆两路齐头并进。
(9)、江东人才凋零,名将相继离世,周瑜、鲁肃、程普、黄盖、甘宁、蒋钦、吕蒙、陈武、凌统、董袭等皆已经去世。
(10)、反观刘备,此时刘备阵营人才济济,五虎上将尚有三员健在,又有魏延、冯习、吴班、廖化等。
(11)、所以蜀汉百万人口最多也就养八万至十万兵力,曹魏四百五十万人口或许会出三十至四十万兵力,而江东两百万左右人口也能出十五万至二十万的兵力。
(12)、三国之中东吴地处东南,是水网最为密集的地方,江南,淮河,长江等等,东吴的水军实力强大,早就在赤壁之战中就有体现。孙权曾经派卫温等人率领水军万人渡海来到台湾,可想而知东吴的水军的战斗力,蜀汉唯一一只战斗力比较强的水师是荆州的水师,但是在关羽败亡后,已经被消灭,刘备征讨吴国时的水师是临时组建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
(13)、好容易捱到天亮,又有一些败下来的将士找到山上来,人数增加了不少。可是吴军也紧紧追上了。蜀军没怎么准备,又让大火这么一烧,个个心慌意乱,打了一会儿,眼看顶不住了。刘备在山上往下一瞧,大江两岸还在冒着浓烟;江面上漂满了蜀军的空战船、兵器,还有士兵的尸体,都顺着江水往下游流去;再点点自己的人数,损失了一大半。他心里又悔又恨,连连跺着脚说:“想不到我败在陆逊这个娃娃手里。唉!我还怎么去见朝廷的大臣们呐!”
(14)、东州集团是以李严、吴壹、许靖为代表的刘璋旧部,益州集团则是以法正、谯周、彭漾、张翼、柳隐为主。
(15)、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关羽败亡,张飞被暗杀,黄忠已经病逝。马超镇守西羌,魏延在汉中守卫,赵云苦劝被迫留守江州。追随刘备东征孙权是吴班,冯习,张南等人,这些人在《三国志》里面连传记都没有,唯一以智谋只有黄权,黄权在夷陵之战前就劝刘备,他说吴人擅长水战,而且蜀汉进兵,沿着水路进兵容易但是退兵很难,黄权表示愿意先去和吴军尝试战斗,刘备在后方镇守就行,但是刘备不听。他下令让黄权在江北驻军防御曹魏进攻,而自己在江南进攻。黄权本人是一个文士,并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后来孙权的水军截断大江南北之后,黄权被迫投降曹魏。
(16)、蛰伏待机,不露锋芒,陆逊为将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保持一种低姿态,谦逊且隐忍不发,隐藏自身实力。
(17)、刘备决定最后拚一下,让傅彤断后,自己带人马冲下山去。傅彤使出浑身力气,还真把吴军挡住了一阵。他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受了重伤。吴兵大声喊着说:“你一个人拚死也没用,赶快投降吧!”傅彤瞪圆了眼睛骂着说:“瞎了你们的眼了,大汉将军哪儿有投降的?”说完,他一个跟头栽下了马,断了气。刘备他们趁这工夫冲出包围,往西跑了。
(18)、而夷陵之战后,孙权和曹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兵戎相见。在这个时候,如果刘备再趁火打劫,孙权的处境依然十分危险。因此孙权才会求和。
(19)、再来看孙权这边:要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不可多面受敌。这点就是孙权最大的智慧,孙权所有的施政方针中,从来不会同时与两面开战,一定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20)、谋士更是数不胜数,诸葛亮、黄权、法正、李严、马良等皆是当世一流名士,蜀汉人才济济。
4、夷陵之战双方兵力
(1)、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战略指挥家在一场战争中的重要性,如果诸葛亮亲自指挥这场战争,在战略方面蜀国其实会有很大优势。《三国志》关于诸葛亮的传记中司马懿曾这样描述:诸葛亮是全天下不可多得的奇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更是把诸葛亮当做自己一生的对手。
(2)、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3)、东吴水师的强悍迫使刘备不得不选择从长江南面率领主力和东吴进行陆地战争,但是长江南岸的江南夷道又是一处河流纵横的地方,这使得刘备不得不应付东吴的水军。第二长江南岸地区多山岭,而且道路狭窄,使得刘备的大军团无法发挥作用,蜀军的力量就在这群山之间变得逐渐薄弱。这也是陆逊开战的时候所说的话:
(4)、刘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分水、陆两头朝着东边来,从巫峡到夷陵建起了几十个军营。供应军需、军粮的道儿就有七百里长。刘备让大督冯习、前部督张南率领着大部分将士驻在山谷里,派大将吴班带着几千人到平地上扎营,耀武扬威地向东吴军挑战。刘备这么想:只要陆逊带着人过来,蜀军一个大包围,准能把东吴的军队全部消灭。谁知陆逊有他的老主意,凭你蜀军怎么挑战,他就是不出来。蜀兵先是大声嚷嚷,要吴兵出来较量较量;后来就骂街,骂得别提多难听了。有的人干脆脱了衣服,光着脊梁躺在树底下乘凉。
(5)、曹魏方面曹丕接受了孙权的称臣,并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战略,为孙权赢得了喘息,之后刘备军和东吴的陆逊大军对峙在夷陵,趁刘备军懈怠之际,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军队大败,精锐尽适,败退至白帝城。夷陵之战东吴损失颇大看战争格局,刘备只进攻至夷陵地区,夷陵以西地区虽然被刘备占领,但都是山区,没有多大价值,双方作战以对峙为主,最后刘备被火烧连营,大军一溃而散,整个东吴军队损失并不大,甚至可以是毫发无伤。
(6)、孙权在刘备讨伐东吴时,请和不听后便向曹丕称臣,刘晔等建议曹丕不要接受,让刘备攻其西,魏从北向南,一举打残东吴,曹丕不听,接受孙权的臣服,封为吴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陆逊打败刘备后,东吴遣人向魏国报捷,曹丕要求孙权遣子入朝为质,孙权推托儿子年幼不愿送去,二家开始互相提防,222年九月,曹丕发三路军攻打东吴,东路由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须坞,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
(7)、给大家介绍一个真正的美女,比小婷本人还漂亮:微微学姐,知书达理,秀外慧中。但她宣扬自己也是个好色贪吃的角色,也许她内心狂野甚至浪荡吧,加她看看。
(8)、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9)、一时间,它使东吴、曹魏认为蜀汉即将灭亡,世界将走向新的统东吴后悔,在巢下,没有蛋可吃,蜀汉无奈走向下坡路。曹魏很高兴,他很高兴东吴的猪队友是他的对手,帮他解决了大问题然而,事情的发展逐渐超出了曹魏、孙吴的预期。蜀汉王朝没有被摧毁,而是变得越来越强大。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是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
(10)、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11)、具体到夷陵,孙权能够放下架子,向曹丕称臣,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12)、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争。
(13)、关于营地:我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避开蜀军的锋芒,一直退守。使蜀汉军有了麻痹的思想,认为吴军不敢进攻,加上天气炎热,就扎营在草木茂盛之处;二是当地的地形就是山地为主,四周只有草木,不像中原地区,有开阔的平原。
(14)、如果按这个比例来算,人民的压力会非常大,稍微不谨慎就有可能导致国内动荡。
(15)、此外诸葛亮在战争指挥和谋略上也具有过人之处,当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失利,主要是由于刘备战略指挥不当,当时蜀国的军队一路直进,东吴陆逊率领军队故意避其锋芒,把许多险要的山岭让给蜀军。蜀军为了把守这些山头分出许多兵力,这导致蜀军整体力量被分散。
(16)、对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历朝历代的名家学者莫衷一是、众说纷纭。那么,刘备失败的原因在哪儿呢?
(17)、夷陵一把火烧的刘备数万大军一触即溃,而刘备也因此气愤过度而去世。
(18)、PS:演义里的70万那是扯,7,8万是有的,而吴兵是10万左右。除去沿途扎营的兵力和黄权的兵力,实际前方主力只有5万上下,大大少于吴兵。这一战,刘备损失了6,7万(加上黄权的万余部队和投降孙吴的),可谓是大伤元气,要知道,蜀汉兵力最盛时才13,4万,等于一仗就损失了一半。
(19)、因此即便加上蛮王沙摩柯等,能和刘备东征伐吴的士兵数量应该就在四万至五万左右。
(20)、而孙权方面的朱然韩当都是当时闻名的战将。连刘备瞧不上的陆逊在关羽的击败中有大作用。
5、夷陵之战发生在哪里
(1)、222年1月,陆逊攻打秭归,而这时,刘备因为数月没有大的战事回到成都。刘备返回秭归,让吴班、陈式领管水军,驻守在夷陵。
(2)、夺回荆州,发动了夷陵战役,以失败告终。夷陵战争后,不仅刘备死于永安白帝城,蜀汉南中等地也爆发了叛乱。此时,蜀汉人身陷内忧外患,陷入了最薄弱的阶段。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蜀汉(公元221-263年5月15日),三国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被称为皇帝,他的国家被称为汉。
(3)、除此之外,荆州多山岭气候湿热,这种条件十分不利于蜀汉的士兵作战,纵使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有过多次像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神奇的策略扭转战局,但书中也委婉暗示了诸葛亮无力扭转历史和命运。
(4)、8月,刘备自猇亭回秭归,收聚残兵,弃船逃到鱼复县。刘备率领的南军大败,水道被陆逊彻底掌控。黄权统领的北军无法回蜀,被迫降魏。
(5)、第大量的重臣反对刘备征讨孙权的行为。而孙权方面上下一心,积极准备。
(6)、刘备听说张飞也死了,差点儿就晕过去,哭得连声儿都变了。他真恨透了孙权,把关羽和张飞的仇都记在孙权的帐上,下令马上发兵。蜀国的将士也都蹩足了劲儿,旋风似地朝东打过去,就跟猛虎下山差不多。没几天工夫,他们占领了东吴的好几座城。刘备的气还大着呐,下令再往东打,非要把东吴灭了不可。孙权派人来求和,他理都不理。孙权急得乱转。他最怕的是魏国从北边再打过来,两面夹攻,就更受不了啦!想来想去,他觉着只有再委曲一下,向魏国讨个好。他给魏文帝曹丕上了个奏章,象当初对曹操那样,自称是魏国的臣下。曹丕十分高兴,马上下诏书封孙权为吴王。孙权对北边放了心,就来专门对付西边的刘备了。他派陆逊为都督,带着军队到夷陵(在湖北省宜昌市),抵抗蜀军。
(7)、面对汹汹来犯的蜀汉大军,孙权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了应战,孙权一方面派遣大军到夷陵堵截刘备,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向曹魏称臣,以求得到曹魏的援助,至少是避免蜀汉、曹魏的两面夹击。
(8)、总之,虽然双方在实力上具有客观的差距,蜀国最终无法赢得全面胜利,但是诸葛亮一定会最大可能减少伤亡,保存力量、收复一些失地。
(9)、直到第二年夏天,陆逊采用火攻计,火烧蜀军连营,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才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
(10)、战争前,刘备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便出击,而后败于夷陵,损失惨重。本人也因在夷陵之战中落败而耿耿于怀,最终病死在永安城中。蜀汉之军从此一蹶不振。
(11)、东吴的人哪儿肯放过,一步不落(là)地又追上来。刘备急了,让士兵们把铠甲脱掉,堆在道上,放火烧起来,还把锣鼓什么的,都扔到火堆里。这才把山路堵死,挡住了追兵。
(12)、蜀国内部意见不统一。诸葛亮,赵云均反对对吴作战,刘备一意孤行。
(13)、演义中动不动就五十万,八十万大军的,纯属完全虚构,果真那样,只能是全民皆兵了。
(14)、首先,必须注意一点,之所以叫三国,是因为三国鼎立,相互制约,这才形成了这个格局。所以哪怕蜀国有能力,曹魏也会阻止他们的,更何况当时蜀国的整体国力并不比吴国强。
(15)、三国时期,蜀汉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失败,分别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战败和马谡失街亭。关羽荆州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时间上接近,而且有着很深的联系。
(16)、大慧认为,虽然战争的结局仍然会是失利,但肯定会比原来的惨败要好上许多,其实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接下来我们将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两本著作展开探讨。
(17)、第此时刘备已经称帝,打着汉皇宗室聚齐大汉旗帜,出师有名。
(18)、在夷陵之战后,孙权虽然全取长江,达到了他的目的,可得不偿失。首先是兵力受到损失,实力下降。
(19)、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终于等到大暑季节。
(20)、做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统一思想,夷陵之战本身在刘备集团之内意见就不统加上刘备并没有妥善处理好大臣之间的关系,使得夷陵之战开始就是人心不一旦有挫,军心极易涣散。
(1)、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2)、夷陵之战,东吴和刘备的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刘备虽然损失了几万人马,而东吴也损失了上万的人马。只有曹魏坐收渔利。它在旁边坐山观虎斗,看刘备和孙权两家争斗,还招降到黄权一支人马,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
(3)、根据《三国志》记载的史实来看,如果是诸葛亮来指挥这场战役,起码可以达到两个效果:痛击吴国,替蜀国大将关羽报仇,尽最大能力保存力量。
(4)、此时刘备占据益州,荆州虽然丢失,但荆州集团还是在刘备账下,而川蜀东州集团益州集团也接纳了刘备,因此刘备账下汇聚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支持,故此更为膨胀。
(5)、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智谋的确令人佩服!如果由他来指挥夷陵之战,他除了能够看穿吴国“以逸待劳”的计谋,倘若再来一个将计就计,没准还真的会让陆逊吃上苦头。
(6)、由于蜀汉的立国的政治态势,就注定蜀汉和曹魏势不两立,所以在夷陵之战之中刘备必须留下大量的兵力前去防御曹魏可能的突然袭击。所以大量的名将只能够在各地防守。这导致刘备出征东吴时基本上都有没有成名人物。
(7)、此战,刘备带去的军队损失殆尽,同时还损失了十余员战将,蜀汉实力大损。刘备去世之后,重新形成了蜀吴联盟,共同抗曹的局面。
(8)、而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尽起蜀军七十万东征伐吴,陆逊以五万大军大胜刘备,创造了以五万大军大胜七十万的奇迹。
(9)、不仅如此,另一方面吴军干脆闭守不出,直接不和蜀军开战,在这种长期的拖延对峙中蜀军内耗巨大,补给很快出现了困难。就这样吴军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积极防御”,最终让蜀军被拖垮在战斗中惨败。
(10)、刘备也深知此事,因此蜀汉集团文武最为出色的两个人,刘备都没有带上。
(11)、关于进退:当时刘备也并为占领荆州多少地区,还没到荆州的腹地-南郡,只占领了巫县到西陵一带的长江两岸地区。
(12)、战役时间:蜀汉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年—222年)
(13)、此外,诸葛亮一早在谋划三分天下这件事情的时候,本身也没有把灭掉吴国放在十分优先的战略位置上,因此在战略上蜀国略输一筹。
(14)、这些人的强烈反对应该能够让刘备意识到战争的不易,而且反对的人也使得战争的开始刘备集团的人心很不齐,这样如何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15)、刘备为什么没有选择江北作为进攻点呢?主要在于刘备江北的襄阳等地区有曹魏的重兵镇守,一旦刘备将主力置于江北,很有可能受到曹魏和东吴的夹攻,这也是刘备十分担心的。于是刘备就选择江南作为主攻点。
(16)、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巧用火攻,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罗贯中称赞陆逊“坐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17)、事实上,自刘备兴兵,孙权就开始认错了,并指派诸葛瑾写信劝告刘备。二国之间进行谈判,但在赔偿的问题上迟迟没有谈妥。
(18)、刘备这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诸葛亮虽然反对出兵打东吴,可是不愿意跟刘备当面顶撞,只好不劝了。这么着,刘备留下诸葛亮和太子刘禅守成都,自己约了车骑将军张飞,一起出兵征讨东吴。
(19)、首先诸葛亮更理智,诸葛亮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为关羽报仇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夺回荆州,蜀汉失去荆州之后,就失去了出兵中原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蜀国想要中原也只有北上一条路可走,而向东的通路会被切断,从而会让蜀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20)、张飞正镇守在阆中(在四川省北部。阆làng)。他跟刘备一样,恨不能一下子把东吴给吞下去。张飞是个急脾气的人,心里一不痛快,不是骂这个将军,就是打那个士兵,吓得大伙儿在他面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他接到刘备让他出兵的信,立刻下令准备出发。到了这天晚上,他喝醉了酒又打了人。帐下的将士张达、范疆实在气不过,趁张飞睡觉的时候,偷偷地钻进他的屋子,把他杀了。两个人拿着张飞的脑袋,坐船连夜投奔了东吴。
(1)、诸葛亮的北伐失败,其中的原因就是蜀汉没有人才可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还要面临南中叛乱,当时蜀汉的国力已经大大下降,根本没有能力收复这样的叛乱,于是只好以招抚的方式平定这场叛乱。南中叛乱虽然规模不大,参与士兵也不多,但蜀汉经历了夷陵之败后,此时却是没有实力来平息这场叛乱。
(2)、战役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
(3)、第最终,孙权还是和曹丕反目,曹丕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江东的军事行动。虽然孙权抵御住了曹丕的进攻,但是,过去和刘备共同承担的长江防线,现在要由自己一力承担。
(4)、中期,蜀汉主力从秭归进抵夷陵,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相持至六月,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只好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5)、叛乱被平定后,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为蜀汉的军费提供了有利的帮助,蜀汉国家富足,北伐物资充足。为了防止大规模的叛乱再一次发生,诸葛亮将南人的中青壮夷人和青羌大量迁入到蜀汉,分为五部,匹配给大族焦、雍、娄、爨(cuàn)、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
(6)、诸葛亮也是被刘备这种匡扶大汉的忠心极为感动,因此才肯辅佐刘备,立志除贼扶汉恢复大汉天下。
(7)、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在刘禅投降时两国人口的对比:当时蜀国大约有九十万人,吴国有二百三十万人,如此相比之下,蜀国不占上风。
(8)、加上孙权手中的战略机动部队有两万左右,算来算去,当时东吴对抗刘备的兵力确实是有五万,甚至更多一些,因为毕竟是在自己家门口。
(9)、刘备当了皇帝,心里可不怎么高兴。一想起关羽死在孙权手里,他就气得直打哆嗦,和大臣们说一定要报这个仇。翊军将军(翊yì)赵云对刘备说:“咱们主要的敌人是曹丕,不是孙权。现在曹丕刚即位,正是讨伐的好机会。您还得多考虑考虑。”
(10)、但是想要报复一个实力并不弱于自己的国家,不能只凭一时的热血和冲动,同时还要分析双方力量的差距,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虽然蜀国在军师诸葛亮和大将关羽、张飞等人协助之下,逐渐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但是当时蜀国的实力能够征服吴国吗?
(11)、外交胜利,孙权和曹魏结盟。刘备因为是继承汉室自然和曹魏敌对。孙权可以全力对付刘备,刘备却需要派黄权约一万五千人,防卫魏国。
(12)、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13)、李服贴:疏通血栓的,不是蚯蚓,不是蚂蟥,是钱!
(14)、双方打着嘴仗,最终刘备还是没有出兵,一来病体沉重,二来兵力捉襟见肘,内乱将萌无暇他顾,三来如果帮曹丕夺了南郡,对蜀汉更糟,西面也受到强大军事压力。而孙权得知刘备还驻扎在永安,不知内情,以为有所图“甚惧,遣使请和”,刘备也是一代枭雄,拿得起放得下,见形势如此,合则两全,分则两亡,于是同意议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15)、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16)、那么蜀汉兵力究竟多少呢?东吴兵力又是多少呢?
(17)、刘备当然不能容忍敌人的放肆,很快他就调动几乎所有能调动的精锐部队,讨伐吴国,夷陵之战就此爆发了。这一战蜀国是抱着必胜的心态去打的,所以国内除了一些必须留守的军队之外,所有能调动的部队都派往了前线。可谁能想到原本觉得胜利就在眼前的蜀国,竟在夷陵之战中失败了,而且是惨败。
(18)、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双方结仇。次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关羽被杀2年之后),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而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孙权求和不成,只能派兵迎战。
(19)、战役双方:昭烈帝刘备(蜀汉)、都督陆逊(孙吴)
(20)、陆逊派了一支人马去攻打刘备的一个军营,结果吃了个败仗。将军们又有理了。韩当说:“蜀营一个接一个,互相接应。咱们这么打,白白地损失自己的人马,太不合算了。”陆逊一点儿也不着急,笑着说:“这次打败仗不是你们的过失。我叫你们去是想试试刘备的虚实。现在我已经有了破敌的计策了。”说完,他派徐盛几个人带一万多士兵做为前队。这些士兵每人都拿着十来把用茅草和松明捆起来的火把,上面抹着油脂;还随身带着引火的东西。陆逊又派韩当带着五千人埋伏在大江北岸;朱然带着一万水军,准备追击蜀兵。将士们这才明白:陆逊是想照当年火烧赤壁那样,再来一次火烧连营。
(1)、刘备这回出兵不但没报了仇,差点儿弄个全军覆没。他在白帝城住着,越琢磨越觉着窝囊,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得了重病。到了第二年(公元223年)正月,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赶紧派人到成都去请诸葛亮。
(2)、而再来反观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3)、在历史上,他被称为“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刘备建立蜀汉时,东吴已经攻打荆州,杀害关羽等将领。为了报复关羽,夺回荆州,刘备发动了夷陵战役。在这场战斗中,东吴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终于在夷陵击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失败,是关羽失守荆州之后蜀汉力量的又一次大损失。
(4)、而反观东吴,刚刚经过荆州大战后整军休整,东吴可用之兵在十万左右。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精选夷陵之战简介144句